关于印发《淮上区减灾救灾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街减灾救灾委员会,区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单位:
《淮上区减灾救灾委员会 2024年工作要点》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淮上区减灾救灾委员会
2024年3月28日
淮上区减灾救灾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减灾委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序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
1.建立大应急预防体系。整合设立淮上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统筹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理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与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三个指挥部之间的关系,形成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牵头抓总、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自然灾害大预防格局。(责任单位:区减灾救灾办;配合单位:区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2.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整合淮上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同步修订工作规则,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三个指挥部办公室相应开展有关工作。(责任单位:区减灾救灾办;配合单位:区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3.建立督导考核评估制度。完善淮上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工作职责,制定成员单位责任和任务清单。研究制定淮上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和重大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责任单位:区减灾救灾办;配合单位:区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二、有效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
4.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深化自然灾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开展水旱、气象、地质、地震、森林火灾等易发多发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逐行业建立风险隐患清单、治理责任清单,实行台账闭环销号管理,切实将风险消除在未发之时。重点加强对洪涝风险区内的公路、铁路、水利、水电等重点项目施工工地、营地及景区景点、民宿、农家乐等经营场所进行全面风险隐患排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一点一策”针对性整改。(责任单位:区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5.提高防灾减灾设施设防能力。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危险化学品库治理;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加强城市管网和泵站建设改造、排涝通道和防洪工程等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等工程,完成一定数量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园校舍;建设完善重点林区防火应急道路、林火阻隔网络;加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责任单位:区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6.推动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运用。常态化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工作,完善区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建设基础数据库互联互通门户网站,做好与国家级基础数据库数据上传与回流工作。推动普查成果在防灾减灾救灾各个领域的落地应用,推进相关镇街开展普查成果应用省级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交通局、区城管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应急局,按职责分工落实,持续推进)
三、提高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7.完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推动自然灾害分类监测和分级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气象、水旱、地震、地质、森林火灾等灾害监测系统,基本实现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和实时预报预警。细化完善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提升直达基层责任人的预警“叫应”能力。(责任单位:区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8.推进监测预警设施建设。推动气象灾害监测系统优化提升工程建设,完善气象预警应急广播体系,构建覆盖全区的气象预警广播信号综合传输网络。完善应急广播体系,构建覆盖全区应急广播信号综合传输网络。加强微气象监测装置在电网设施中的部署应用。(责任单位:区应急局、区文旅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单位:区农业农村水利局、蚌埠供电公司,持续推进)
9.实施预警指挥能力提升项目。加强应急指挥通信装备配备,在森林防火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地震洪涝灾害多发区、人口密集区,充分整合 95707 灾害救助热线、手机短信、应急广播、新媒体等渠道,实现灾害预警和响应信息快速直达一线,打通预警叫应“最后一公里”,充分汇聚行业部门视频监控资源,提升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责任单位:区应急局;配合单位:市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四、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10.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低温雨雪冰冻、道路交通、应急保供等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各类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开展规范化、常态化应急预案演练。(责任单位:区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11.推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抓住国债项目契机,全面加强县、乡二级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建设。继续实施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共建项目,持续推进骨干救援队伍装备能力建设。参加全省应急队伍救援技术竞赛。加强灾害信息员、群防群测员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区应急局;配合单位:区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12.提升应急物资保障水平。制定全区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制度规范,努力打造1个规范化管理样板库,推进备灾库标准化建设,及时盘点和补充各类应急储备物资。推进多灾易灾乡镇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加大生活类物资储备。(责任单位:区应急局;配合单位:市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13.扎实做好救灾救助工作。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及时报送灾情信息,做好会商研判、统筹调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生活保障、卫生防疫、灾后重建等工作。加强灾害救助与社会救助政策衔接。完善重特大自然灾害信息发布制度,拓宽发布渠道,规范舆情应对工作流程,统一做好灾害处置信息发布工作。(责任单位:区减灾救灾委相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五、强基固本夯实基层基础
14.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出台我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制度性文件,突出组织机构、风险防控、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安全文化等方面建设,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完成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指导各镇街、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示范创建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区减灾救灾办,持续推进)
15.加大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整合宣传教育资源,运用“案例教育法”,推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五进”。抓住关键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多形式、全灾种的宣传教育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报道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展和成果成效,深入挖掘推广先进典型。(责任单位:区减灾救灾办;配合单位:区减灾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16.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保险制度。构建完善“1+N”政策供给体系,形成“一主三辅两叠加”农业保险新发展格局,通过“保险+”模式拓展农业保险增信功能。转型升级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选择相关乡镇做好自然灾害综合保险试点。(责任单位:区财政局;配合单位:区应急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蚌埠监管分局,持续推进)
17.强化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加快建设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加强区救灾减灾中心建设,明确职能定位,发挥灾情信息处理、救灾物资储运、灾害评估分析、科技装备运用等职能作用,积极推进我区建设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支撑机构。(责任单位:区数据资源局;配合单位:区应急局区、减灾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持续推进)
18.培育防灾减灾救灾社会组织。大力培育、孵化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各专业类型的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依法依规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单位:区民政局;配合单位:区应急局,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