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

发布时间:2024-02-19 14:34 来源: 淮上区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淮上区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的关键之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广大干群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顶压奋进,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全区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上半年全省市辖区经济运行考核中,排名45个市辖区第一;在三季度全省推进皖北“两个加快”考核中,排名皖北17个市辖区第一。2023年,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66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3亿元,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

(一)调结构、促升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工业经济稳中提质。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3家。佳先股份荣获上市公司“金牛小巨人奖”、市政府质量奖,辉隆五禾肥业荣获市政府质量奖提名奖。升级企业分类管理约束激励机制,出台《淮上区亩均效益评价实施方案2.0版》,评选A类企业53家,推进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积极创建省级功能助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智能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3家。支持万博新能源秸秆等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完成技改投资46亿元,同比增长18%。

第三产业提档升级。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3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4家、省平台企业2家,成功申报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资金1600万元。蚌埠智慧物流小镇已通过省级验收。市场采购工作成效明显,出口商品展销中心投入使用,新增三类市场经营主体137家,实现交易额5.41亿美元,市场采购贸易产业园已建成19栋厂房,签约26家企业。文旅产业遍地开花,梅桥镇淝北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龙虾啤酒嗨玩节淮上分会场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大美淮上等你来》等宣传片获大量观看转发点赞,实现地方经济和口碑形象双提升。

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年种植粮食52.3万亩,同比增长16%,总产量26.7万吨,实现粮食持续丰产丰收。推进粮食绿色增长和品牌粮食订单基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51万亩、赤霉病统防统治49万亩次,整村推进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生产示范基地3.8万亩。新增蔬菜大棚2700亩,出栏生猪6.3万头、家禽924万羽。育种工作成果显著,6个新品种通过国家级(省级)评审。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134家。江淮粮油等5家企业成功入选安徽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丰润食品等4个项目列入安徽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总投资2510万元。

(二)抓项目、筹资金,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纳入省“大新专”项目71个,计划总投资519.68亿元,预计完成年度投资60.3亿元,计划开工率、竣工率均为100%。省集中开工动员项目27个,总投资11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5亿元。预计全年新增入库项目42个,计划总投资99.7亿元。加强项目要素保障,供应土地23宗1255亩,其中工业用地6宗463亩,居市辖区首位,协调解决安徽盛世新能源6MW余热发电工程项目省级核准审批、合一冷链三期10KV配电工程、安徽恒力烟粉尘污染物总量指标等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招商引资“质”“量”双增。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沪苏浙结对帮扶皖北发展机遇,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引方向,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通过社会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主动引进上下游企业集聚,促进主导产业上规模、提质量、增效益。选派优秀干部组建上海、深圳、甬蚌合作三个招商分局,有针对性开展招商。全年共引进深圳华鼎星智能触控显示屏等亿元以上项目63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协议引资184.11亿元。

园区建设不断升级。淮上化工园区顺利通过省级较低安全风险等级D级验收,扩区至8.6平方公里已获省七部门批复同意筹建。总投资18.5亿元产城融合项目不断加快,危化品车辆停车场正式运行,智慧园区等6个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启动建设,大气监测系统等环保安全设施提标项目有序实施。盘活化工园区内“双停企业”12家,终止无生命力项目5个。12家重点用能企业已全部接入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沫河口公交首末站已延伸至园区,化工园区应急医疗救护站已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签订应急救援医疗救护协议。

(三)抓创新、促改革,经济活力不断释放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推行“管委会+公司”改革,注册成立“蚌埠工投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探索建设、招商、管理等服务市场化运作。预计全年全社会研发费用5.4亿元,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11件,同比增长109.4%,安徽汇氟新材料三氟化氯和氟氮混合气项目获评国家“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动数据资源融合共享,开展“全省一单”清单编制工作,已完成统一要素编制220条。推行“一屏注销”退出机制,已办理个体工商户注销登记 289户。推进乡镇赋权事项落实,结合乡镇(街道)实际需求和承接能力,按照“基本盘+自选”的方式,应放尽放、应接尽接。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共退税减税降费9.31亿元,其中留抵退税1.24亿元。引导企业注册信易贷、“五进专区”等金融服务平台,完成平台注册1.65万户,帮助18家重点企业协调银行贷款担保9.25亿元,解决融资需求8350万元,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3.18亿元,开展“园区贷”4250万元。朝阳玻璃等5家企业获得贯标认证,办理专利商标质押贷款27件共3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提前介入服务,钰鹏化工等企业实现“拿地即开工”。创新“容缺后补”服务模式,已为28家企业提供便利。打造“免申即享”惠企新模式,已兑现政策资金 288 笔共1807.36 万元,惠及企业 226 家。

甬蚌协作不断加速。通过产业共链等12大方面21个具体措施,与镇海区构建产业、创新、人才、资本的深度融合。加强交流互访,签订产业园区共建协议,在宁波镇海区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与宁波市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胜达化工、海华科技、正杰新材料等多家企业已开展对接合作。总投资1.66亿元的中北生物年产1.4万吨高效生物农药项目已落地投产。总投资4.4亿元智能制造产业园已基本竣工,浙江能伟科技、上海均和等4个项目即将入园。

(四)抓城建、兴乡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城市更新小蚌埠片区项目已开工建设,城市更新吴小街片区项目已确定中标单位。“两馆一园”(体育馆、文化馆、中心公园)已完成方案设计、土地组卷。双墩路下穿京沪铁路线非涉铁部分已进场施工。老旧小区雨污水提升改造项目已基本完成,新建主管道1.8万米、支管2.8万米。延安路淮河大桥及接线工程开工建设,司马庄路淮河大桥已完成设计总承包招标。

乡村振兴稳步实施。投入522.9万元实施一事一议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消除风险监测对象276户887人,全区监测户消除风险率达56%以上。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公路养护工作,沫河口等3个公交首末站场站已投入使用。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人工造林724亩,农村户厕改造320户,成功创建省级森林村庄6个。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专项清查整治,收回拖欠及核销115.51万元,集体资产问题处置123.88万元,收回集体资源面积5211.26亩。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区PM2.5均值、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要求。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快速推进。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查封企业4家,行政处罚25家。争取中央环保项目资金3720万元,三铺大沟和北淝河水生态修复 EPC 项目深入推进;总投资7亿元的化工园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加速实施。对化工园区内120家企业进行全面系统排查,建立“一企一档”,实现企业内部“水平衡、可监测、可追溯”。全面推进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药化肥综合利用率达42.4%。

(五)抓民生、促和谐,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社会保障全面提升。发放民政优抚各类补助9000万元,受惠群众4.4万人次高标准完成10大暖民心行动、省定33项民生实事、6个人大票决区级民生实事项目。新开工安置房5138套,永康苑(北区)、九台府邸交付使用,2248套安置房顺利回迁。新增城镇就业8232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362人,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50人,完成个人创业贷款474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1600万元。组织成立了淮上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积极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蚌埠三中新校区开工建设,淮上区图书馆开馆投入使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及学前教育建设项目13个,共投资1.5亿元,星河小学等学校已完工交付,三铺中学等改扩建项目正加快建设。以二附院为依托的综合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医院已挂牌开诊,小蚌埠镇、梅桥镇卫生院获评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国家中医药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总投资1.19 亿元市中医医院住院综合楼改造提升项目启动。全民健身设施不断完善,安装健身器材535件,完成健身路径地面软化改造1080平方米。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组织“送戏进万村”演出146场,播放公益电影756场次,以“文化旅游美食季”等为主题,举办线上线下文化活动 182 场次,惠及群众 7.25 万人次。

社会治理不断完善。省委书记韩俊对沫河口镇基层党建和积分制乡村治理新路径给予高度评价。建成省、市级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各1个。大柏村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中期评估顺利通过。扎实推进平安淮上、法治淮上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创新“信访超市”工作方法。挖掘身边好人好事,获评蚌埠好人10名、蚌埠市新时代好少年4名、淮上好人30名,编撰《淮上好人故事汇》。我区《“议”出创建新思路,“评”文明新风尚》宣传片被中央文明办作为“文明村镇巡礼”专题展播。

此外,妇女儿童、工会、科协、残疾人、国防动员、统计、审计、外事侨务、综治、信访维稳、食品药品监管、档案、全民科学素质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总体来看,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较好、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仍面临国内经济发展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一些领域风险隐患逐步显现的情况,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够扎实,经济总量仍然偏小;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达不到预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各项发展要素保障落实困难,能耗压力增大;民生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短板,城乡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淮上区建区20周年,是落实北岸新区建设开局之年,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从“靓淮河”工程到延安路淮河大桥开工建设再到北岸新区建设,拥河发展“三部曲”落子精准、布局宏大,一系列动作凸显了市委市政府发展淮河北岸的决心。淮上区作为北岸新区承载地,是提升蚌埠市承载人口城镇化、扩容城市能级、提升商贸服务的主战场、主平台、主节点,2024年淮上区必将乘势而起、大有可为。2024年,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把稳经济促发展摆在各项工作首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综合研判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建议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确定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区委工作部署,需要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以强化服务为保障,优化经济结构

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升级。加强工业经济的调度分析,全年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33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0家,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3个,培育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家。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支持中粮、特步、辉隆等龙头骨干企业评选全市“制造业20强”,发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牵引作用,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亩均效益评价”改革工作,力争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300亩。

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发展。力争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家以上。升级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和业务运营模式,实行“政府+公司”经营,力争全年完成出口额50亿元。大力发展电商产业,积极培育电商企业入库,开展电商业务人员培训。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深做实“两强一增”行动、“五个一批”和“158”工程,加快皖北高端绿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建设。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1.2万亩)、北淝河防洪除涝工程等农村水利骨干项目,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积极创建沫河口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做大做强梅香科技农业等特色品牌。支持淮丰农机等企业研发特色农机装备,扶持大柏农机等合作社做大。持续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二)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秉承“项目为王”的总思路,加密加大调度频次和力度。加强项目谋划,提高项目成熟度,力争全年谋划项目超55个、总投资超300亿元以上。完成入库项目超50个,计划总投资115亿元。积极向上联系沟通,加快蚌埠北站、低碳新材料产业园实施进度;推动吴小街污水处理厂、淮上实验中学、中通快运安徽(蚌埠)结算中心等项目按期开工。

推进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淮上化工园区扩区认定,全力打造新型智慧园区,加快园区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厂分类改造、园区道路提升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24年6月前完成综合管廊建设,年底完成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设施改造和中水回用一期建设,启动实施化工应急水源工程。

持续加强招商引资。优化招商机制,深化驻点招商、组团招商、小分队招商举措,用活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协会招商等方式,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3个,协议引资超150亿元。重点围绕低碳新材料产业园总体规划,以海辰储能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的年产能4GWh储能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和链家绿能实业(上海)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5亿元建设的真空玻璃生产基地项目为重要抓手,下好绿色低碳产业先手棋,积极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条。

(三)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提升发展能级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权责清单制度建设,科学评估乡镇街道承接区级审批执法权限,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进一步厘清管委会和公司职责边界。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做到服务客商“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项目入驻“零障碍”,生产经营“零干扰”。加快推进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依托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乡村振兴活力。

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积极深化甬蚌合作,推动已达成协议项目落地实施,加强在产业、技术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完善长三角政务服务业务标准化,实现区域统一受理、长三角地区全覆盖,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利用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蚌埠子平台、“皖事通”“皖企通”“皖政通”等公共能力,打造一批具有淮上特色的创新性应用场景。

(四)以融合发展为路径,美化城乡环境

注重城乡融合发展聚焦数字城管、园林绿化管养等领域,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及“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创建等工作,抓好城市管理综合环境优化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和美乡村建设。加大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开发保护力度,加快双墩遗址公园配套建设,推动钓鱼台湖、北淝河等生态景观带建设。支持卫食园创建4A级景区和江淮粮油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加快农旅融合示范区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延安路淮河大桥和司马庄路淮河大桥建设为契机,完善城市路网,跟进淮上区市政道路EPC(二期)项目,推进大庆北路(中环线—宁洛高速)、延安北路(龙华路—中环线)等市政道路建设实施。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小蚌埠片区、吴小街片区建设进度,谋划大庆北路以西,果园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曹老集、梅桥公交枢纽站建设进度。加快实施淮上区吴小街二号沟周边等城区管网提升改造项目。

强化生态绿色发展。及时开展2023年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信访件交办问题整改验收销号工作。继续开展化工园区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节能降碳诊断,完成节能改造不低于5家。继续加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隐患排查整治,改善空气质量、保障饮水安全。全面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五)以共享发展为根本,改善民生福祉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推动城乡低保“整户施保”和“单人保”落实到实处,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需求,推动多元养老服务体系落实。继续落实资助参保政策,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继续深入推进“三公里”就业圈,新增城镇就业4500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持续关注妇女、青少年、儿童权益保护,统筹做好福利、助残、慈善等工作。

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蚌埠三中新校区建设,做好淮上实验中学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协调推进淝河路小学建设进度,确保秋季开学投入使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加快推进医联体内部运营管理与质量控制同质化,夯实分级诊疗基础。深入开展省级健康区和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创建工作,健全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深化平安淮上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继续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和反恐怖斗争,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和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探索。夯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化安全生产隐患专项整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严查各类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对隐患问题严格执行清单化管理,逐一挂单销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