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区曹老集镇总体规划及其他规划
|
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总体规划
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落实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淮上区战略规划、淮上区十二五规划。协调曹老集镇与周边各种功能区的关系,有效承接处蚌埠中心城区辐射,促进区域一体化、城市网络化发展,妥善处理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城乡统筹,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3)
④《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2、技术标准及相关规范
①《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②《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
③《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④《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⑤《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⑥《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99)
⑦《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
3、规范性文件及参考文件
①《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在编)》
②《蚌埠市淮上区总体战略规划(2010~2030)》
③《淮上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④《安徽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⑤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
第三条 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规划区范围为镇行政辖区,面积97.32平方公里,规划镇区范围为46.7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远期2016-2030
第四条 规划指导思想
1、科学发展观
2、城乡统筹观
3、资源节约观
4、发展总体观
第二章、镇域发展规划
第一条 镇域发展目标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发展仓储物流、商贸服务,职业教育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价值链左端。
2、区域一体化趋势下提升城市能级:发挥网络节点作用,有效承接中心城市职能转移,传递中心城市辐射。
3、资源环境压力下,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与保护湿地有效结合,湿地保护与城镇发展互为动力。
4、实现城乡统筹。
第二条 发展战略
针对四大目标,本规划提出五大战略:
(1)经济提升战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型升级
(2)品质塑城战略——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功能品位塑造
(3)城镇体系战略——承接中心,网络周边,推动区域一体化,城市网络化
(4)空间发展战略——南承西优,北拓东展望
(5)交通发展战略——低碳内畅,高效外联
第三条 发展定位
以商贸物流、品质居住、休闲旅游、特色农业资源生产加工为主的综合型商贸宜居新镇。成为承接城市核心区功能外溢的战略要地、辐射带动皖北区域的商贸新高地、集聚人口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地。
第四条 规模预测
1、镇域人口近期6万人,远期14万人。
2、近期城镇人口4万人,城镇化水平66%,远期城镇人口10.2万人,城镇化水平72%。
第五条 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1、产业发展战略
(1)第一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利用现有良好基础,发展都市城郊农业
(2)第二产业:培育自身产业体系,实现产业与城镇建设相互促进
a.全面引导、转型升级建筑业、建材业等支柱行业。
b.扶持促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相关制造业等主导行业。
c.与周边城镇在产品类型上错位发展,做好自身特色和品牌,增强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d.建设若干培育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低碳生态产业园区。
(3)第三产业
a.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综合服务、教育培训、产品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b.特色房地产业:打生态宜居品牌,打造成“恬静、温馨、精致、安宁”的宜居小镇。
c.特色休闲旅游业:依托现有良好的三汊河湿地、金山湖、北肥河等生态资源,结合农家乐、农业采摘农业园区等,建立一三产联动的生态休闲体验旅游线路。
2、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第一产业:以特色农业园区为依托,实现农业产业网化、集群化,结合都市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三汊湖周边地区重点发展水禽养殖、优质水稻生产和莲藕等水生蔬菜生产,金山湖周边地区重点发展甜玉米生产,南部生态廊道重点发展果木种植,城镇周边地区重点培育瓜果蔬菜种植。
第二产业:与周边工业园区协同发展,在保留和升级现有工业的基础上,规划工业园区主要布局在镇区东北部,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及相关延伸产业。
第三产业:在镇中心区,重点发展生活服务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在三汊湖湿地、金山湖湿地重点发展生态旅游。
3、周边协调规划
(1)南部对接中心城区:打通朝阳北路、延安路、S101省道改线,与中心城区道路对接;重点培育生态居住功能,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
(2)西部协调三汊河湿地公园:培育旅游服务、商务、休闲、生态居住职能。完善区域交通网络,打通与梅桥乡、淮上产业园的道路。利用环境区位优势,发展商贸、会展、研发设计、商务等关联产业。
(3)北部对接蚌埠铜陵产业园:配套发展物流商贸,利用接壤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错位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制造业。
(4)东部呼应金山湖湿地:远景发挥金山湖湿地的环境优势,考虑向东拓展,发展品质居住职能。
第六条 城镇体系规划
1、等级结构:
规划为两个层次:城镇和农村新社区。曹老集镇区人口规模近期4万,远期10.2万;规划4个农村新社区,分别是:周集社区、南郢社区、清河社区、淝河社区。是农村地区生产生活集聚地。社区人口规模0.6-1万。
2、职能分工:
曹老集镇区是镇域的中心,主要承担生产功能、是二三产业集聚区。并为镇域提供生产生活配套服务,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农村新社区是从事种植业、牧业、渔业、林业等第一产业和传统手工业村民的聚居地,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
名称 |
等级 |
人口(万人) |
职能 |
曹老集镇区 |
城镇 |
10.2 |
镇域综合服务中心。以商贸物流、品质居住、休闲旅游、特色农业资源生产加工为主的综合型商贸宜居新镇。 |
周集社区 |
农村新社区 |
1 |
农业物资集散地,农业生产生活服务基地 |
南郢社区 |
农村新社区 |
1 |
农业生产生活服务基地 |
清河社区 |
农村新社区 |
0.8 |
农业生产生活服务基地,旅游服务 |
淝河社区 |
农村新社区 |
1 |
农业生产生活服务基地 |
合计 |
|
14 |
|
3、空间布局
镇域空间布局结构为“一核心四节点”,形成镶嵌在绿色基质,被湿地河流环保,众星捧月的空间结构。一核心即曹老集镇区,四节点即4个农村新社区。
第七条 空间管制
1、空间管制原则
①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相对一致原则;②生态功能一致性原则;③土地利用管理政策的相对一致性原则;④分区结果便于规划实施与管理。
2、镇域空间管制分区
规划将曹老集镇域划分成四种类型的管制分区,即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
(1)已建区:包括曹老集镇区以及各自然村庄。分区的调控方向为优化现状的土地结构及空间布局,提高城乡建设的集聚度,改变现状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空间管制具体措施:
■城镇建设以内部挖潜为主,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和闲置土地,优化用地结构,合理调整用地功能,重点增加区内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绿地等类型用地;
■对现有工业用地进行整合、集中,实现生产规模化,形成集聚规模和效应;
■加强农村居民点宅基地复垦整理力度,加快农村居民点集聚的进程。
(2)适建区:主要为镇区西侧、南侧,三汊河湿地以东、北淝河以北片的城镇发展区域,并逐步引导向北、向东。引导策略为充实基础设施,改善建设环境,培育综合服务和宜居职能,加快城镇化,承接蚌埠中心城区职能转移乃至长三角的产业转移,逐步成为蚌埠都市圈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空间管制具体措施:
■开发进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年度计划指标,耕地在批准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以前,应加强保护,有效利用,严禁抛荒;
■一般建设用地严格按照总规要求开发,与国家新的土地管理政策有冲突的,应及时调整规划,并报原审批部门批准实施;
■引导相应的建设项目首先在这些区域布局,在镇区西南部尽快形成新的增长极;
■加快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3)限建区:主要为镇域内的农业用地、生态湿地和基础设施廊道。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逐步成为镇域重要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目标以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保护生态平衡为主、在确保生态不受损害前提下开发其经济效益为辅,可以适度开发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相关项目,以及低密度低强度的开发模式。空间管制具体措施:
■内部布局方式与城镇的关系相协调,保护与开发并重,防止土地使用的低效蔓延;
■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讯、水利等管线基础设施廊道内的建设须经相关部门同意;
■三汊河湿地、金山湖湿地、北淝河两侧以生态保护为主,休闲康乐服务为辅,突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资源,对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性种植;
■南侧基础设施廊道控制宽度1000米,过境公路、铁路、高压廊道两侧按国家有关规范控制廊道宽度。
(4)禁建区:曹老集镇域内的河流水系以及除适建区、限建区外的农业用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以重点保护为主,要严格控制开发规模、强度和发展方向。空间管制具体措施包括:
■禁止一切破坏水域、生态的建设活动。
■农业用地内严禁进行村镇建设、挖土挖沙等一切非农活动,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保护,严格按制度调整基本农田,严格遵守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制度。总体要求一是总量不能减少,二是用途不能改变,三是质量不能下降。
第八条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要求镇区、规划社区、保留基层村公共服务设施符合下表要求的同时,同时要符合对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三类设施的具体配置要求。
类 别 |
项 目 |
镇区 |
规划社区 |
保留基层村 |
||||||
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
一、行政管理 |
1、人民政府、派出所 |
√ |
|
|
|
|
|
|
|
|
2、法庭 |
√ |
|
|
|
|
|
|
|
|
|
3、建设、土地管理机构 |
√ |
|
|
|
√ |
|
|
|
|
|
4、农、林、水、电管理机构 |
√ |
|
|
|
√ |
|
|
|
|
|
5、工商、税务所 |
√ |
|
|
|
|
|
|
|
|
|
6、粮管所 |
√ |
|
|
|
|
|
|
|
|
|
7、交通监理站 |
√ |
|
|
|
|
|
|
|
|
|
8、居委会、村委会 |
√ |
|
|
√ |
|
|
√ |
|
|
|
二、教育 机构 |
9、专科院校 |
√ |
|
|
|
|
|
|
|
|
10、高级中学、职业中学 |
√ |
|
|
|
|
|
|
|
|
|
11、初级中学 |
√ |
|
|
√ |
|
|
√ |
|
|
|
9、专科院校 |
√ |
|
|
|
|
|
|
|
|
|
10、高级中学、职业中学 |
√ |
|
|
|
|
|
|
|
|
|
11、初级中学 |
√ |
|
|
√ |
|
|
√ |
|
|
|
12、小学 |
√ |
|
|
√ |
|
|
|
√ |
|
|
13、幼儿园、托儿所 |
√ |
|
|
√ |
|
|
√ |
|
|
|
三、文体 科技 |
14、文化站(室)、青少年之家 |
√ |
|
|
|
|
√ |
|
|
|
15、影剧院 |
√ |
|
|
|
√ |
|
|
|
|
|
16、灯光球场 |
√ |
|
|
|
|
|
|
|
|
|
17、体育场 |
√ |
|
|
|
|
|
|
|
|
|
18、科技站 |
√ |
|
|
|
√ |
|
|
√ |
|
|
四、医疗 保健 |
19、中心卫生院 |
√ |
|
|
|
|
|
|
|
|
20、卫生院(所、室) |
|
|
|
√ |
|
|
|
|
√ |
|
21、防疫、保健站 |
√ |
|
|
|
|
√ |
|
|
|
|
22、计划生育指导站 |
√ |
|
|
|
|
√ |
|
|
|
|
五、商业 金融 |
23、百货店 |
√ |
|
|
√ |
|
|
|
|
√ |
24、食品店 |
√ |
|
|
√ |
|
|
√ |
|
|
|
25、生产资料、建材、日杂店 |
√ |
|
|
√ |
|
|
|
|
√ |
|
26、粮店 |
√ |
|
|
√ |
|
|
√ |
|
|
|
27、煤店 |
√ |
|
|
|
|
|
|
|
|
|
28、药店 |
√ |
|
|
|
√ |
|
|
√ |
|
|
29、书店 |
√ |
|
|
|
√ |
|
|
|
|
|
30、银行、信用社、保险机构 |
√ |
|
|
|
|
√ |
|
|
|
|
31、饭店、饮食店、小吃店 |
√ |
|
|
√ |
|
|
|
|
√ |
|
32、旅馆、招待所 |
√ |
|
|
|
|
|
|
|
|
|
33、理发、浴室、洗染店 |
√ |
|
|
|
√ |
|
|
|
√ |
|
34、照相馆 |
√ |
|
|
|
|
|
|
|
|
|
35、综合修理、加工、收购店 |
√ |
|
|
√ |
|
|
|
√ |
|
|
六、集贸 设施 |
36、粮食、土特产市场 |
√ |
|
|
|
|
|
|
|
|
37、蔬菜、副食市场 |
√ |
|
|
√ |
|
|
|
|
|
|
38、百货市场 |
√ |
|
|
|
|
|
|
|
|
|
39、燃料、建材、生产资料市场 |
√ |
|
|
|
|
|
|
|
|
|
40、畜食、水产市场 |
√ |
|
|
|
|
|
|
|
|
注:表中A为已设或按标准应设项目,B为应设项目,C为有条件可设项目
1、教育设施规划。按照下表要求在镇域布置教育设施。
教育设施规模一览表
类别 |
建筑面积(m2/人) |
用地面积(m2/人) |
高中 |
21.08—57.50 |
17.57—47.92 |
中学 |
21.18—26.24 |
19.25—23.85 |
小学 |
13.50—19.54 |
16.87—24.42 |
托幼 |
13.35—14.29 |
16.69—17.86 |
规划教育设施布局汇总表
类别 |
名称 |
地点 |
规模(班) |
15年一贯制学校 |
安徽美佛儿国际学校 |
延安路以东,现状美佛儿学校位置 |
小学48班,初中36班,高中54班 |
初中 |
曹老集中心学校 |
环城西路东、北营路北 |
36 |
小学 |
曹老集小学 |
南环路以东,京沪铁路以西 |
48 |
小学 |
曹老集第二小学 |
曹王路南、世纪大道西 |
48 |
小学 |
清河小学 |
环城南路以南、环城西路以东 |
48 |
小学 |
西楼小学 |
淝河村 |
6 |
小学 |
交通小学 |
曹郢村 |
6 |
小学 |
周集小学 |
周集村 |
8 |
2、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着重完善曹老集镇及以下层次的医疗设施布局体系,按照下表要求在镇域布置教育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规模一览表
类别 |
建筑面积(m2) |
用地面积(m2) |
卫生服务中心 |
1680—2400 |
1400—2000 |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布局汇总表
名称 |
位置 |
规模 |
曹老集镇医院 |
环城北路以北、世纪大道以西 |
400床位 |
曹老集镇卫生服务中心 |
北营路以北、南环路以西,现状曹老集镇中心卫生院位置 |
100床位 |
周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依托周集村卫生室、,整合周郢、曹郢、南郢卫生室 |
20床位 |
清河社区卫生服务站 |
依托清河村卫生室 |
20床位 |
淝河社区卫生服务站 |
依托淝光村卫生室 |
20床位 |
3、文体事业发展规划。包括影剧院、图书馆、体育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文化活动站(室)、全民健身设施,根据人口确定配置数量。
规划文体设施配置一览表
社区 |
影剧院 |
图书馆 |
美术馆 |
体育馆 |
文化动中心 |
图书室、文化活动室 |
全民健身设施 |
曹老集镇区 |
● |
● |
▲ |
● |
● |
● |
● |
周集社区 |
○ |
○ |
○ |
○ |
▲ |
● |
● |
南郢社区 |
○ |
○ |
○ |
○ |
○ |
● |
● |
清河社区 |
○ |
○ |
○ |
○ |
○ |
● |
● |
淝河社区 |
○ |
○ |
○ |
○ |
○ |
● |
● |
注:●为必须项目;▲为可设项目;○为不设项目。
4、集贸市场:
在镇区围绕南郢路,打造商业轴,在南郢路以南、北郢路以北分别设置综合市场、农贸市场。规划的农村新社区,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布置小型农贸市场。
第九条 综合交通规划
1、规划思路
(1)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交通联系,提高城镇的对外交通能力。
(2)建立与城镇规模相适应、布局合理、快速通畅的道路网系统。
(3)优化城镇客运交通结构,建立快速、便捷的城乡公交系统。
2、对外交通规划
(1)公路交通:南北向重点打通延安路、朝阳路、世纪大道;东西向提升X056、X045、X017道路等级。提高镇区到农村新社区的道路等级,按路基7—9米,路面5—6米建设。规划汽车站位于戴集路与蚌宿路交叉口处。
(2)其他交通
铁路:建议将客运北站选址在镇区南部,靠近宁洛高速公路出入口及S101省道。
轨道交通:建议结合蚌埠客运北站设轻轨站。
航道:未来可利用淮河蚌埠港,发展水运货物交通。
3、镇区道路规划
镇区道路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级别。快速路红线宽度60-75米,主干路红线宽度45-60米,次干路24-36米,支路18米以下。
曹老集镇区道路规划一览表
道路名称 |
等级 |
宽度(米) |
断面形式(米) |
S101省道 |
快速路 |
75 |
7.5(绿)-8(非)-18(机)-8(隔)-18-8-7.5 |
X107县道 |
快速路 |
75 |
7.5(绿)-8(非)-18(机)-8(隔)-18-8-7.5 |
朝阳路 |
主干路 |
32 |
3(人)-4(非)-2(隔)-14(机)-2-4-3 |
环城西路 |
主干路 |
32 |
3(人)-4(非)-2(隔)-14(机)-2-4-3 |
世纪大道 |
主干路 |
44 |
5(人)-6(非)-2(隔)-18(机)-2-6-5 |
蚌宿路 |
主干路 |
36 |
3(人)-4(非)-2(隔)-18(机)-2-4-3 |
南营路 |
主干路 |
45 |
5.5(人)-6(非)-2(隔)-18(机)-2-6-5.5 |
A4—A10 |
主干路 |
60 |
4(人)-6(非)-5(隔)-12(机)-6-12-5-6-4 |
A19—A20 |
次干路 |
32 |
3(人)-4(非)-2(隔)-14(机)-2-4-3 |
曹营街 |
次干路 |
32 |
3(人)-4(非)-2(隔)-14(机)-2-4-3 |
延安路 |
次干路 |
36 |
3(人)-4(非)-2(隔)-18(机)-2-4-3 |
环城北路 |
次干路 |
30 |
3(人)-4(非)-2(隔)-12(机)-2-4-3 |
北营路—金庄路 |
次干路 |
40 |
5(人)-4(非)-2(隔)-18(机)-2-4-5 |
戴集路(西段) |
次干路 |
36 |
3(人)-4(非)-2(隔)-18(机)-2-4-3 |
戴集路(东段) |
次干路 |
30 |
3(人)-4(非)-2(隔)-12(机)-2-4-3 |
新台路(西段) |
次干路 |
32 |
3(人)-4(非)-2(隔)-14(机)-2-4-3 |
陈郢路(东段) |
次干路 |
36 |
3(人)-4(非)-2(隔)-18(机)-2-4-3 |
环城南路 |
次干路 |
48 |
7(人)-14(机)-6(隔)-14-7 |
B4—A16 |
次干路 |
32 |
3(人)-4(非)-2(隔)-14(机)-2-4-3 |
B25—B28 |
次干路 |
36 |
3(人)-4(非)-2(隔)-18(机)-2-4-3 |
B26—B29 |
次干路 |
36 |
3(人)-4(非)-2(隔)-18(机)-2-4-3 |
A13—C33 |
次干路 |
48 |
7(人)-14(机)-6(隔)-14-7 |
C19—C21 |
次干路 |
36 |
3(人)-4(非)-2(隔)-18(机)-2-4-3 |
C18—C19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B14—B22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B15—B23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南郢路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沿河路 |
支路 |
15 |
4(人)-7(机)-4 |
杨湖路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B1—B7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淝河路 |
支路 |
15 |
4(人)-7(机)-4 |
C12—C13 |
支路 |
15 |
4(人)-7(机)-4 |
陈郢路(西段)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新台路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B3—B9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C2—C4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C3—C5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B5—B12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B6—B13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C30—C32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C31—C33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C34—C35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C22—C26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C23—C27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C24—C28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C25—C29 |
支路 |
20 |
3(人)-14(机)-3 |
4、社会停车场规划
共布置4处公共停车场,建议配件停车场向社会开放。
5、城乡公交规划
规划形成中心城区——镇区——农村新社区的两级公交体系,以中、小型公共汽车为主,提高发车频率。
第十条 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规划
(1)给水量预测:规划预测用水量为近期1.6万吨/日,远期5.1万吨/日。
(2)给水水源:近期依靠现状曹老集水厂供水,远期采用城市水厂水源,曹老集水厂作为调峰水厂。
(3)管网布局:给水系统分一级、二级、三级给水干管。管网呈环状布置
2、排水规划
(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污水量预测:近期污水量为0.8万吨/日,远期为2.6万吨/日。
(3)污水系统规划:老镇区近期可采用截流式的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远期采用雨污分流。规划沿蚌宿路、世纪大道、曹王路等城市主次干道设置污水干管。在现排灌站北侧建镇区污水处理厂,负责处理镇域污水。
(4)雨水规划
雨水按“就近排放”的原则排入河道。
采用暴雨强度公式如下:
暴雨重现期一般采用P=0.5~3年。 t=10min,q =223.7L/s·ha
规划雨水管最小管径为300毫米,坡度在3‰以上。最小覆土厚度为0.7米,出水口高度应在常水位以上。
3、电力工程设施规划
(1)用电负荷预测:需配置变电容量约288MVA。
(2)供电电源:规划建设2座110KV变电所,建议主变容量分别为3X5万kVA。供电电源为220KV高湖变。
(3)高压廊道规划:主要有三条,分别是220kV高湖变向西北方向联系规划500kV夏启变、向东联系220kV钟阳变、向西南联系中心城区220kV并滨河变。
4、通讯工程设施规划
(1)用户发展规模预测:规划远期镇域固定电话用户数约4..7~5.9万户,需配置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约6万门;有线电视用户数约4.1~5.2万户,以5万户作为规划容量。
(2)网络规划:规划建设光纤接入网络,积极利用LMDS、WLAN、蓝牙等技术,组建无线接入网络。
(3)广播电视规划:规划建设双向有线电视网络,发展数字电视。规划有线电视线路需逐步实现下地敷设,有线电视管道与电信等管道同孔设置,一般安排1~2孔。
5、燃气工程设施规划
(1)用气量预测:居民用户的耗热指标为2508兆焦/人·年,公共建筑用户耗气量占居民耗气量比率为70%;工业用户耗气量占居民耗气量比率为120%;其他及未预见量占总用气的5%。
(2)燃气站规划:城市燃气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为辅。天然气气源来自国家“西气东输”主线刘巷子分输站。
(3)输配管网规划:管网采用中、低压二级压力系统。燃气管网的布置采用环状为主、环枝结合的方式。
6、环卫设施规划
(1)生活垃圾量预测:近期垃圾日产量为40吨/日,年产量为2.56万吨;远期垃圾日产量为11吨/日,年产量为4.30万吨。
(2)规划目标
①道路清扫保洁实现全日制保洁,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近期50%,远期100%;
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近期在部分新住宅区搞试点;远期生活垃圾分类、袋装收集率100%;
③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近期90%,远期为100%;
④按部颁标准二类以上水冲式公共厕所比例近期60%,远期100%;
⑤垃圾、粪便清运作业机械化率近期70%,远期100%。
(3)垃圾处理和垃圾转运站:规划在曹老集镇区设一处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采用焚烧法为主的垃圾终端处理方式,农村地区的有机垃圾宜采用堆肥法处理。
(4)公共厕所配置: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的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米,居住区按每平方公里3座设置。农村地区按实际要求配置公共厕所。
(5)废物箱配置:商业大街等人流密集地区按25~50米间距布置,交通干道按50~80米布置,居住区干道按100米间距布置。
第十一条 文物保护与旅游规划
1、保护原则
①真实性原则
②可持续性原则
③整体性原则
④可读性原则
(2)保护措施
①确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
文物保护范围内要严格保持文物的原状、格局的原则进行保护。
②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
区内建设必须与保护范围的文物风貌特征相协调。
③推进文物保护单位的开放
2、旅游规划
曹老集旅游资源主要有湿地生态资源(包括三汊河湿地、金山湖湿地、北淝河等)、文物古迹资源(以曹魏遗址为主)、都市农业三类(包括特色农业园区、养殖区)。因此宜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养生、人文观光、科普教育、生态农家乐等旅游类型,客户群体立足蚌埠市域,辐射皖北。
(1)休闲养生游:依托三汊河湿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打造“三国”特色品牌休闲养生游。
(2)人文观光、科普教育游:建立三国文化的民俗村。
(3)生态农家乐游:依托特色农业园区,发展农家乐旅游。
第十二条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生态环境功能分区
将曹老集镇分为三个生态功能区:
(1)城镇与新型工业生产生态功能区:以曹老集镇区为主,重点控制工业污染,建设园林化城镇。
(2)生态湿地及都市农业旅游生态功能区:位于在镇区外围,以三汊河湿地、金山湖湿地、北淝河沿线以及农业园区为重点。重点是维持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严格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3)传统农业功能区:以传统种植方式农业生产为主的区域,主要位于镇域的西北部、东部。重点保护基本农田,发展绿色、生态、现代农业。
2、湿地保护
三汊河湿地保护重点工程是疏浚中心河道保持一定水位和游船通道;其次是加固河堤圩堤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疏浚的重点是东部和西部,湿地生态保护的重点是北部和西部。
3、绿道网规划
曹老集镇域的绿道网络分为都市型绿道和郊野型绿道两类。其中郊野型绿道在建设用地外围,主要开展户外拓展训练、自行车赛、休闲度假、生态教育等活动。都市型绿道集中在镇区内部,主要作为镇区开敞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等活动空间。
(1)线路走向
主线:北淝河绿道、S101省道绿道、三汊河湿地内部游览步行道
支线:结合河流,设置滨水绿道,串联镇区公园、广场等开敞空间,成为绿道主线的延伸,形成网络,串联三汊河湿地公园、金山湖湿地公园、生态农业园区。
(2)服务驿站
结合公共服务、交通枢纽、公交站场,设置绿道服务驿站,提供医疗急救、信息咨询、机动车停车、自行车停车,自行车租赁等服务。
4、环境污染防治
(1)规划目标
①大气环境质量目标:曹老集镇域内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②水环境质量目标:水质达国家二级地面水标准,主要河流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
③声环境质量目标:主要过境交通干线两侧按4类标准控制,工业区按3类标准控制,主要商业区和商住混合区按2类标准控制,独立地段的生活区内按1类标准控制,公园和绿地按0类标准控制。
④固体废弃物治理:固体废弃物要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由企业和建设单位自行处理或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达到70%以上,并无工业危险物排放。
5、实施措施
(1)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废气排放标准,确保大气环境质量保持或优于国家二级大气标准。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气化率。
加强绿化建设,有选择地种植抗污染的植物和防护林带,以达到辅助净化环境的目的。
加强交通管理和控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2)水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强化节约用水、提倡循环用水、循序用水,减少废水排放。
污水统一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
加强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水质管理和监督。
疏浚河道,保证河道水流畅通,主要河道两侧设置防护绿地。
(3)噪声控制措施
提高城市道路的质量等级,限制机动车鸣高音喇叭,降低交通噪声。
加强商业区及居民区商业噪音管理,实现商业噪声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在各类噪声污染源周围设置较宽的防护林带。
(4)固体处理控制措施
加强镇区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堆放管理,对医院有害、有毒废弃物要集中堆放,实现无害化处理。
加大垃圾转运站等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建立生活废弃物的统一收集、运输体系,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充分利用可回收垃圾。
第十三条 综合防灾规划
1、防洪规划
(1)规划原则
①确保曹老集镇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
②以防为主,御防结合;
③坚决清除行洪障碍,坚持疏导和清障相结合;
④防洪规划要近远期相结合,按照规划分阶段实。
(2)防洪标准
规划曹老集镇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曹老集圩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堤防;农村社区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周集圩按1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堤防;蓄洪区等外圩保持现状,不予加固。
(3)排涝措施
普及绿化,减少地表径流。对现有水系进行综合整治,清淤疏浚,确保沿岸不受侵蚀,增加河道排涝能力。因地制宜,对未达标泵站工程进行整治。为防止地面沉降,减少内涝,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最终实现地下水的零开采。
2、消防规划
(1)控制要求
①市政给水设施应满足消防给水技术要求,结合城市给水管网建设规划消防给水系统。
②按国家规定建设和预留消防车通道,消防车道的净宽和净空高度应大于4米。尽端式消防车道的回车场面积应大于12m×12m。
③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条例以及有关部标、省标,对建筑物要进行严格的消防审查。
④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火灾报警和消防通讯指挥系统。
(2)消防设施
规划曹老集镇区设消防站2处,分别位于镇区西部的品质居住片区、东北部的制造业物流片区。沿主次干道每隔120米设置一个消火栓,服务半径不大于150米。各街道按消防法在建筑物间留足消防通道。镇区建设项目必须达到消防设计标准。
3、人防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和人民防空“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坚持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城防建设相结合。
人口防护与重点目标防护并重。人口防护采取疏散及工程掩蔽等措施;重点目标防护则应在人防部门指导下,由政府各主管部门和设施法人具体实施。
(2)人防工程设施
①预测战时留城人口为7万人。
②人防工程面积:人防工程总量约为10.5万平方米。其中医疗救护工程4000平方米,专业队工程6000平方米,人员掩蔽工程79000平方米,配套工程15000平方米,消防指挥工程由淮上区统一设置。
人员掩蔽工程分布与居住区的住宅建筑及城市公共建筑基本一致,其具体位置应在详细规划或居住小区规划中确定。人员掩蔽工程的防护标准宜按抗力6级设计。
③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标准:新建10层以上或者基础埋深3米(含)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级(含)以上防空地下室。除此以外的人民防空重点城市(镇)居民住宅楼,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B级防空地下室。
④新建各类用地应按照相关规定来配建人防设施,出入口宜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段,人防设施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平战结合的需要,提高人防工程的利用率。
4、抗震规划
(1)抗震标准:曹老集镇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度。规划曹老集镇建设设防标准为6度,重要设施设防标准为7度。
(2)规划原则
①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地震灾害来临时,最大限度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②在基本烈度6度地震影响时,要求日常生活和工作正常进行;在基本烈度7度地震影响时,要求要害系统不致受到严重破坏,运行机制不致瘫痪,能够较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
③防止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发生。
(3)抗震工程设施
①抗震疏散通道:主次干道均可作为疏散通道,主要用于震前和震后的人员疏散与消防、救援车辆的通行。
②避震疏散场地:按照标准6度设防的地区,人均避震疏散面积为2.0平方米。利用宽阔的绿色廊道、农业园区作为人员疏散、临时避难场所。疏散半径控制在500米左右,避难场所要避开危险地段和次生灾害源。
(4)生命线工程
规划本着“预防为主,平震结合”的方针,加强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合理安排疏散场地,从而有效地减轻震害所造成的损失。
第三章 镇区总体规划
第一条 城镇性质、职能与定位
曹老集镇的城镇职能是:以商贸物流、品质居住、休闲旅游、特色农业资源生产加工为主,城镇性质为蚌埠中心城区北部的商贸物流城镇,同时也是中心城区近郊的重要功能组团;城镇定位:承接城市核心区功能外溢的战略要地、辐射带动皖北区域的商贸新高地、集聚人口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地。
第二条 镇区规模
镇区人口规模近期4万,远期10.2万,远景25万。规划近期镇区建设用地规模4.5平方公里,规划期末25.3平方公里,远景约40平方公里。
第三条 镇区空间发展规划
1、原则
(1)符合上位规划,与相关规划衔接
(2)城乡一体化、城市网络化发展趋势下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要求
(3)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特色
2、发展方向
曹老集镇区近期发展方向向西向南,远景向北、向东。但是要避免与中心城区粘连发展,镇区与中心城区之间要控制生态廊道。
3、镇区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片区”的空间结构。一心即城镇综合服务中心;两轴即南北向延安路、东西向X107县道城镇发展轴;三片区即西部的品质居住片区、中部的综合服务片区、东北部的制造业物流片区。
第四条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居住用地——“用地集约、配套齐全、品质提升”
规划居住用地共559.73公顷,居住人口共10.2万人(不包括度假疗养等不定期居住人口)。镇区西部,依托三汊河湿地,布置一类居住用地,东部以二类居住为主。
2、公共管理与公共设施用地——“中心强化”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共61.44公顷。
(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2.62公顷。其中,镇行政中心布置在世纪大道以西、南营路以北,此外,在老镇区生活片区内也有少量行政用地。
(2)文化设施用地:规划文化设施用地共3.57公顷。主要布置在镇行政中心东侧,包括图书馆、展览中心、博物馆、文化中心、青少年宫、影剧院等。
(3)教育科研用地:规划教育科研用地共51.94公顷。配套规划小学三所(远景八所)48班、初中两所(远景四所)规模36班,高中一所(依托美佛儿国际学校),高中部规模54班。在镇区南部,建职业培训学校,为镇区产业及周边产业园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4)体育用地
规划体育用地2.62公顷,为全镇服务,内含球类场馆、游泳馆或溜冰场,室外可设置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如需举办镇域体育赛事需标准体育场,则可以借用学校标准体育场地。
(5)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曹老集镇卫生院位于镇区北部,占地0.7公顷。居住区设置相应的卫生服务中心。
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系统完善、布局有序”
规划商业服务业总用地345.52公顷。
(1)商业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共255.05公顷,以沿街布置的形式为主。结合绿地,打造商业轴。
(2)商务设施用地
主要为商务办公用地,总用地54.34公顷,在南营路与世纪大道交叉口形成商务中心。
(3)娱乐康体设施用地
位于北营路南郢路交叉口以及商务中心,总用地32.25公顷。
(4)公用设施营业网点
结合公建轴布置,总用地3.87公用。
4、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园区化发展”
位于镇区东北,总用地231.36公顷。
5、物流仓储用地
位于镇区东北,结合工业园区布局,总用地103.93公顷。
6、公用设施用地
包括110kV变电所2座,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转运站1座、消防站2座,按照服务半径要求布局。总用地7.67公顷。
7、绿地广场用地
镇区规划三处集中公园绿地,并结合水系、基础设施廊道(主要是沿京沪铁路廊道、220kV廊道)布局带状公园,结合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街头绿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总用地152.59公顷。
第五条 绿地系统规划
在镇区建设三处规模较大的公园;沿陈郢路结合公共建筑建设带状绿地,打造生态休闲轴;结合高压线等基础设施廊道建设带状生态绿地;突出三叉湖湿地、金山湖湿地、北淝河等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建设生态公园、滨河公园。通过滨河绿地、带状绿地串联城区内部公园,外围湿地公园,形成内外融合的绿化网络体系。
第六条 景观风貌规划
以镇区为中心,构建“一核、两轴、两区”的景观结构:
一核:以镇区公共服务中心为中心,以标致性建筑、休闲广场、休闲商业街、公园等为景观元素,打造城市景观核心。
两轴:分别以戴集路、蚌固路为轴线打造生态休闲风貌轴和商务办公风貌轴。
两区:分别依托三叉湖湿地、金山湖湿地,打造自然生态景观景观区,并通过生态休闲风貌轴联系成为体系。
第七条 镇区城市更新规划
将老镇区建筑按照质量优劣,划分为拆除重建区、整治改造区、保留区。对用地性质不符合总体规划要求的、建筑质量较差的区域,拆除重建;对于现状用地性质不符合规划,但是建筑质量较好,或现状用地性质符合规划要求,建筑质量较好,但是环境较差的区域,以整治改造为主,尽可能利用现状建筑;对于用地性质符合规划要求,环境质量较好、建筑质量较好的区域,规划保留。
第四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一条 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与建设规模
1、规划年限:近期规划年限为2012-2015年。
2、人口规模:近期城镇人口4万人。
3、用地规模:近期城镇建设用地为430公顷。
第二条 近期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及开发原则
1、开发原则
①成片开发原则
②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
③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
2、近期建设重点
①培育品质居住功能。结合三汊河湿地公园保护与开发,在镇区西南部,建设面向蚌埠市域乃至皖北的品质居住社区。
②培育商贸物流职能。抓住蚌埠中心城区北拓、功能外溢的机遇,以及蚌埠铜陵产业园建设的机遇,在镇区东北建设商贸物流园区。
③提升镇区综合服务职能。依老镇区,培育综合服务职能,增强商务办公、科研设计、技术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业职能,促成制造业与配套三产服务业互动发展。
3、近期用地发展方向
①重点向西向南。
②产业向东北工业园区集聚。
③老镇区发展重点:近期以曹老集新行政中心建设为重点,重点更新与开发一片区两轴线,一片区即新行政中心为中心的老镇区,两轴即南营路综合服务镇轴、北营路——金庄路综合服务周。
第五章 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第一条 规划实施政策建议
1、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
2、推进镇域产业集聚,促进经济要素向优势空间集中
3、加强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解决建设用地指标问题
4、提高城镇土地利用与开发效率
5、发展生态资源优势,保护城乡生态环境
第二条 规划深化与实施机制
1、后续规划的深化
抓紧编制专业规划,加快编制详细规划,特别是城镇重要地段、城市干道和主要街区、新发展地区的详细规划。
2.2实施“阳光规划”
2.3维护规划的权威
2.4强化开发建设管制
第六章 附则
第一条、本规划由蚌埠市人民政府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第二条、本规划由曹老集镇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条、本规划由文本、图集、说明三部分组成,图纸和文本具有同等法律效用,说明是对文本和图纸的解释说明。文本中黑体加下划线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相关规划建设应当符合此要求。
附: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
图纸目录:
01、区位分析图
02、镇域土地利用现状图
03、相关规划图
04、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
05、空间结构图
06、土地利用规划图
07、产业布局规划图
08、镇村体系规划图
09、综合交通规划图
10、空间管制图
11、五线控制图
12、公共设施规划图
13、绿地水系规划图
14、景观风貌结构图
15、给水规划图
16、排水规划图
17、电力规划图
18、电信规划图
19、燃气规划图
20、近期建设规划图
21、远景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