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淮上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4-01-22 20:11 来源:淮上区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实现全区发展新跨越

    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开拓创新,携手奋进,圆满完成了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沫河口12亿元),增长15.5%,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3%、19%、11%;实现财政收入7.06亿元(沫河口0.16 亿元),增长3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45亿元(沫河口0.09 亿元),增长39.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沫河口50亿元),增长6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25元,增长20.6%。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园区承载能力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23家(沫河口48家),新增14家(沫河口5家),实现增加值68亿元(沫河口23.2亿元),增长21.5%。完成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6000万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家,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工业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累计入驻企业245家,新增10家,实现产值165亿元,增长21%,占全区经济总量的34.1%。沫河口工业园区发展步伐加快,累计入驻企业127家,新增5家,实现产值95亿元,增长18.8%,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9.6%。两大园区已成为全区工业发展的大平台、招商引资的主载体。

    ——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粮食总产19.83万吨(沫河口10.76万吨),增长0.84%。蔬菜种植等四大农业主导产业[1]规模和档次进一步提升。新增蔬菜标准化棚室4600亩以上,新增良种繁育面积1万亩。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成片造林8000亩。苗台、双墩、九台、三铺等8个村跃入人均收入超万元村行列。美好乡村建设推进顺利,全年投入9550万元,启动了蚌埠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完成村庄道路26.1公里,铺设管网27.51公里,新(改)建卫生、教育、体育等村级公共服务项目25个。全年累计整理土地3.95万亩,复垦土地2868.6亩,新增耕地开发500亩,流转土地2.97万亩。投入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9000多万元,新(改)建中小型泵站13座,加固北淝河防洪堤31.1公里,新建配套大中小沟桥涵闸108座,改善除涝灌溉面积4.98万亩。全年培训新型农民3000余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6.7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9亿元。

    ——三产发展后劲增强,商贸物流彰显活力。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10.5%。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国购广场、凤凰城、绿恒?春江明月开工建设,通成紫都铭苑、陶然北岸二期、丽景天成二期、怡康外滩花园交付使用,全年完成投资55.3亿元,开发总面积30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达74.6万平方米。商贸物流园区发展加快,共引进项目22个,当年完成投资20亿元。中石化石油中心、义乌加工区等项目启动建设,通成城市综合体、中华玉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义乌国际商贸城主体市场、海吉星一、二期等项目投入运营,义乌国际商贸城承接二马路、太平街划行归市圆满完成,华运市场搬迁安置顺利结束,园区集聚加快,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实现交易额达80亿元,被正式获批为全市首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招商引资成效凸显,项目带动势头强劲。围绕园区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深入推进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中小企业园区招商,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7个,实际到位内资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个,成功签约中港TC产业园、高桥电缆等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2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5个。实施省“861”项目41个,完成投资46.5亿元。实施市“3461”项目70个,完成投资80亿元。天津宝岛电动车、中小企业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新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36个,项目储备规模达400亿元以上。

    ——城乡建设统筹发展,市容村貌明显改观。探索实施征迁工作新机制,强力推进“十大工程百日攻坚”和“年终大会战”活动,全年实施拆迁项目128个,拆迁面积134.2万平方米,交付净地7300亩。城乡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加快,9.1公里金山湖县乡道路改建基本完成,双墩路桥、龙华路桥建成通车,昌隆街等7条主干支道路建设加快,主城区天然气管道、两个园区自来水干支管网、盛世玻璃10KV专用输电线路铺设完毕,6.1公里长昌盛路等11条道路建成通车。城市新形象提升工程加快实施,淮河景观带、国购广场启动建设,明珠广场、五源港口码头有序推进,淮上大道、解放北路、龙华路东段、蚌固路提升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城市管理属地化、环境保洁市场化成效显著,28条城乡主要道路纳入市场化保洁。大建设各项指标继续位居全市前列,实施项目26个,完成投资22亿元,投资额较去年翻一番。全年开工建设84万平方米安置房,建成41万平方米,安置回迁群众3766户。全面完成三年棚户区改造任务,棚户区改造157万平方米,15280户。防违控违整村推进工作启动,新增违建图斑应拆尽拆,违法建筑得到有效控制。深入开展征迁“纠偏纠错”活动,全年纠偏221户补交房款488万元,收回门面房18套,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财税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首次突破七亿元大关,达7.06亿元,财政收入质量较高,结构不断优化。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三公经费”得到从严控制,民生工程、重大项目、美好乡村建设、公共服务等支出保障有力,全年支出5.3亿元,较去年增长36%。教师绩效工资、政法经费改革全面落实。完成对达实、紫阳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争取省级财政担保资金3000万元,协调企业贷款8亿余元。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吸筹社会资金6亿多元投入城市建设。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和谐繁荣。35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累计投入资金2.98亿元,增长35.5%。六类生活补助保障项目累计发放保障金770.6万元,9301名城乡居民、1133名五保户、394户享受计生奖扶家庭和952名享受医疗救助居民的各项保障落到实处,136名生活无着人员、1032名重度残疾人得到救助。三类社会保险项目累计拨付资金1.03亿元,15.9万人参加新农合,14.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73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三类教育培训项目稳步实施,累计拨付资金1018.8万元,1.25万名学生享受义务教育制度,300余人次完成教育就业技能培训,吴小街镇公办幼儿园建成使用。三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累计投入资金541.2万元,15.6万人享受基本卫生覆盖,3562人免费享受婚前医学检查,1470名农村孕产妇获得住院分娩补助, 148名贫困重症精神病人得到救治费用补助。六类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累计投入资金3669.6万元,28万亩农田参加政策性保险,580户农村居民享受清洁能源服务,基本建成公租房386套、廉租房2684套,100户农村居民危房得到改造,4座农村公路危桥加固完成,1万人饮水安全得到保障,18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圆满完成。三类文化建设项目深入推进,累计投入资金99万元,小蚌埠公共电子阅览室建成,5个文化馆(站)免费对外开放,52个农家书屋出版物全部更新。九类市级民生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累计投入资金1634.1万元,各项民生工程提前一个月全面完成。

    义务教育工作有序推进,全年拨付专项经费2094万元。成功组建蚌埠三中教育集团淮上实验学校和二十中校区、蚌埠第一实验小学淮上分校、市直机关二幼和蚌山幼儿园教育集团淮上分园,教育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偏远地区学校教师交通津贴机制实施,新聘教师64名,培训教师2000余人次,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升。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蚌医二附院、蚌埠肿瘤医院开工建设,区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区卫生服务综合楼、梅桥镇卫生院建成即将运营,区急救中心、吴小街镇卫生院投入使用。积极推进“诚信计生”,创建“幸福生活e站”[2],深入开展 “四新”[3]创建活动,全年人口出生率15‰,政策符合率88.2%。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民创业行动深入开展,全年新增私营企业208家、个体工商户2344户。“六五”普法荣获“全省‘六五’普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依法治区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平安区”创建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单位能耗下降7%。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有力维护,人事、环保、消防、国防动员、民族宗教、机关事务、老龄、档案、侨务等工作均取得了可喜成绩。

    ——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工作效能有所提高。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积极开展机关干部深入基层大走访、党员干部“三结三联三服务”和新提拔干部到信访工作岗位培养锻炼等活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沫河口镇整建制托管工作稳步推进,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政府门户网站成功改版,市政务服务中心淮上分中心正式设立,依法行政、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7件,政协提案101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认真做好区长信箱、市长热线和各类督查件办理工作,参加政风行风热线10次,办复各类咨询投诉450余件(次)。加强应急管理,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电子监察廉政风险防控工程和重点工作督查督办电子监察工程实施,重点工作推进有力,中央八项规定全面落实。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的一年。发展令人鼓舞,成就催人奋进,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切都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有效监督,更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的辛勤拼搏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淮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工业化水平较低,主导产业集聚能力不强;财政刚性支出不断扩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公共事业和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城市配套功能较弱,城市管理亟需加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政府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二、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再创淮上发展新辉煌

    各位代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区政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拥河发展,加快建设新型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最强区、宜居宜业新城区,成为蚌埠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一目标定位,按照“建设管理上层次,产业发展上台阶,城乡统筹上水平”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三步走战略”[4]和“1135”工程”[5],推进“南优、北联、东进、西强”统筹发展,实现“两提升一进位”[6]目标,努力打造淮上经济升级版。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二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围绕实现新的五年“翻两番”总目标,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建设美丽淮上打下坚实基础。

   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亿元以上,增长13.5%以上;财政总收入9亿元,增长27.5%,为突破10亿财政打下坚实基础。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亿元,增长2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全市平均水平。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集中力量重点抓好这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主导产业培育,建设新型产业集聚区。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增强经济发展能力。继续坚持重大项目区领导联系制度,全力扶持今上导电膜、宝岛电动车、中纺油脂、辉隆集团、朗润、海华等优势项目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义乌国际商贸城加工区、特步产业园、国购广场等在建大项目建设,确保盛世光伏产业园二期、利事环球大酒店和中华玉博园年内投入运营。密切关注国家投资政策导向,重点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民生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编制项目,力争亿元以上项目谋划储备达100个以上,投资400亿元以上。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围绕园区发展定位、特色农业、现代物流和社会事业,大力开展以商招商、项目招商、产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集聚效应好、带动力强的基地型项目,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引进外资8000万美元以上,实际到位内资75亿元以上。积极推动黄河集团等一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力促高桥电缆、皖北徽商物流港等10个以上重点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

    ——以三大园区为平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认真编制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大集团、发展大产业,力争年内园区新增扩区面积5平方公里。围绕“西强”目标,结合蚌埠工业园区扩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推动六大特色园区集群发展,为实现企业集团“总部”和研发中心集聚建设奠定基础。围绕“东进”目标,加快城区东部沫河口镇及加工区发展,着力将沫河口镇打造成为城市重要项目发展板块的新型产业集聚区。围绕壮大三产目标,加快推进商贸物流园区八大业态[7]发展,加强现代商业等主导产业培育,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政府引导,推进市场运作,想方设法激活民间资金投入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培育好产业链,促进产业基地集聚,力争年内两大园区实现产值330亿元以上,商贸园区实现交易额100亿元以上,全区新培育超亿元企业10家以上。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产品换代升级。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引进各类研发机构,促使环保设备、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促进电子信息、生物质、新能源、建筑工业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推动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壮大。加大天球电子、城市药业等26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实施“引凤还巢”等工程,加速专利成果市场转化和专业人才引进,激发企业开发新产品,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力争年底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总产值的20%以上。

    (二)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建设宜居宜业新城区。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做大做美中心城区。高起点完成全区发展战略规划、主城区总体规划、排水等专项规划及重点地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合理布局产业用地和公共基础设施。加大园区闲置、低效土地整治力度,通过腾笼换鸟和加大投资等措施,促进闲置、低效土地二次开发。依托淮上大道、解放北路两条东西、南北主干发展轴,加快推进沿线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做优做美南部主城核心区,实现“南优”目标。围绕解放路桥、朝阳路桥、大庆路桥等“桥头堡”,高标准建设一些标志性建筑,以点带面,逐步提升城市形象。开工建设中环线、淮上大道东段,启动朝阳北路、大庆北路等主干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推动延安路隧道建设,打通蚌埠城市发展中轴线,构筑“六纵五横” [8]循环开放交通网络。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征迁力度,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三桥之间、南洛高速出入口、朝阳桥延伸段、大庆路桥北侧等重点区域征迁工作,力争全年完成征迁100万平方米,交付净地7000亩以上,加快推进太平新村等7个安置房、果园四期一标段等5个在建项目建设,力争全年新开工安置房70万平方米,竣工3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城市结构转换,大力实施人口倍增计划,力争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区人口达20万人以上,城市化率达42%以上,主城区主干路网全部实现绿化亮化。

    ——夯实城镇发展基础,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拉动,分布实施,滚动发展”的要求,高标准编制实施曹老集、梅桥和沫河口三镇发展规划,做到各项规划有轨衔接。围绕“北连”目标,转移城乡建设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开发,探索实施农民进镇居住试点工作,加快城区北部曹老集、梅桥两个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吸引农民向城镇集中,带动产业集聚,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并为逐步承接固镇铜陵产业园做好前期准备。加快城镇和农村管理机制创新,探索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和物业化管理模式,深入推进镇村文明创建。

    ——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机制,构建以区为主体、镇为基础、社区为前沿的三级城管格局,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善环卫作业装备,发挥“大城管”优势,扩大城市管理覆盖面。加快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规范城市管理行为,提升城管信息化水平。大力开展“三线三边”等环境综合整治,以“四清一种”[9]为主任务,建立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加强群众素质教育,实现“治城”、“育人”文明创建双提升。

    ——强化节能环保措施,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加快第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企业排污监管,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力争全区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低于全市平均值。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推动双墩遗址、北淝河13公里水生态产业带开发建设,推进三汊河封育和北淝河保护,超前编制重点区域永久性用地概念性规划,为后序开发储备生态资源。加快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淮上大道和S101省道两侧绿色长廊工程,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产业,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机制。

    (三)加快全域统筹发展,建设综合实力最强区。

    ——调优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围绕“调优一产、做强二产、繁荣三产”目标,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狠抓六大主导产业及特色园区[10]培育,加快工业园区转型升级集聚增效;坚持农业稳区战略不动摇,加快实施以“一园两基”[11]为主的现代农业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商贸兴区战略不动摇,加快推进以“五大生产资料市场”[12]、“五大生活资料市场”[13]和“五大总部集聚区”[14]建设为主的服务业发展,搞活商贸、繁荣三产,落实营改增工作。加大“上争外引内聚”力度,加强政企、银企对接,深化与农发、农商、中信、徽商等银行合作,主动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培育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力争全年筹集建设资金20亿元以上。加强经济运行监控,加大财税监管力度,强化增收节支,做大做强财政经济,确保2014年财政总收入突破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7亿元,力争“十二五”末,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较今年均再翻一番。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好乡村。以土地整治带动美好乡村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曹老集、梅桥和沫河口镇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加快完善梅桥蔬菜产业园基础设施。以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重点推进梅桥万亩土地流转示范区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土地流转2.4万亩以上。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确保年内新培育家庭农场不少于3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重点抓好蚌埠现代农业产业园、润天农业等“四大科技示范园”[15]建设,力争新增标准化蔬菜基地5000亩以上。积极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抓好中纺粮油30万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江淮粮油1万吨米糠油秸秆项目建设。深化农商对接、农超对接,促进配送中心建设,重点抓好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和双墩蔬菜集配中心项目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金豪等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年内新增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村5个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全市、全省平均值以上。

    ——统筹社会事业,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规范政府公益性岗位管理,逐步提高人员工资待遇。实行城镇职工“五险合一”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残疾人救助等惠民政策,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认真组织实施村居“两委”换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发展特色教育。开工建设区中心幼儿园和沫河口中心幼儿园,加快推进蚌埠八中、职教园区、曹老集二小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沫河口中心小学、交通小学等10所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大中学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成八中寄宿制学校建设,推动二十中等3所教育集团学校发展壮大,使淮上区的孩子能够享受与主城区同等的优质教育,逐步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启动建设区疾控中心,加快推进蚌医二附院、肿瘤医院、沫河口镇卫生院建设,启用区卫生服务综合楼、中医院(区人民医院),强化医疗服务监管,提升医务人员素质,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诚信计生”,深化“四新”创建,构建和谐人口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加大农村路网投入,开工建设朱海路等3条县乡道提升改造工程,实施尚湖桥等5座农村危桥改造民生工程,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巩固双拥成果。积极推进老龄工作,支持妇女事业发展,关爱弱势群体,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群众工作统揽社会工作,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加快“法治淮上”建设,进一步提升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坚持和完善区级领导干部包案和接访下访制度,建立联合接访“一站式”问题解决机制。深入推进“平安淮上”建设,加强人民调解组织等工作机制规范化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巩固安全生产良好形势。推进食品安全体系改革,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社区管理,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强应急管理,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

    ——实施“十大惠民”工程,着力改善民生围绕群众出行、住房保障、城居环境、扶弱济困等方面内容,重点实施好乡村道路和危桥改造,水电气管线铺设,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卫生医疗服务,加快淮河北岸景观带建设,启动延安路隧道和淮上大道铁路桥扩孔项目建设,推进100万m2旧城改造和100万m2安置房建设,实施朝阳北路、中环线、大庆北路等100公里主干路网建设及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垃圾污水处理工程,提高特困群体救助标准等“十大”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改革和发展成果。

    三、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建设务实高效服务型政府。

    ——坚持心系群众,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坚持群众路线,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公共政策群众参与制度。加强软环境建设,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政府行政效力和办事效率。坚持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网络舆情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完善和加强政府内部监督。提高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区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政府执政和服务能力。

    ——坚持开拓创新,提高依法施政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改革创新,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着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做到善谋大事、善断大事、会干大事、成就大事。强化战略思维,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力求在更大空间、更高层次、更宽范围谋划淮上的发展。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有弯道超车的胆魄和勇气,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和担当,要紧紧围绕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富民强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切实提高依法施政能力。

    ——坚持务实高效,提高执行落实能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改进会风,压缩会议数量和规模,提高会议质量,少开会、开短会,讲实话、讲短话、讲管用的话。改进文风,不讲空话、套话,力求文字精炼、意尽文止。要查实情、想实招、干实事;要定了就办,说了就干;要勇于担当,务求实效。大力整治“庸懒散慢”等不良风气,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政令畅通无阻、政务高效运行。

    ——坚持廉洁从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狠抓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国有资产、政府性专项资金、政府性项目等重点领域以及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规范公务接待活动,从严控制行政费用和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查违法违纪案件,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打造淮上经济升级版,再创淮上发展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注 释——

    [1]“四大农业主导产业”:蔬菜种植、畜禽养殖、良种繁育、花卉苗木。

    [2]“幸福生活e站”:计生工作创新服务管理的一种新载体,含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健康生活指导室、家庭发展指导室、益智空间及其它服务功能等模式。

    [3]“四新”:“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家庭、建设新农村”。

    [4]“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为到“十二五”末实现10亿财政、百亿淮上目标;第二步为到2018年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目标;第三步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改革和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

    [5]“1135”工程:利用5年时间,实现工业产值1千亿元,完成城市规划区内一级土地开发100平方公里,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培育5家本土企业上市公司。

    [6]“两提升一进位”:2014年全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两项目工作要做到全面提升,主要经济指标总量要在全市确保进位。

    [7]“八大业态”:指家居建材、农副产品、钢材石材、农资农机、医疗设备、仓储物流、五金机电、批发零售服务等八个市场业态

    [8]“六纵五横”:指西外环、大庆路、朝阳路、延安路、解放北路、中环线东线延伸工程等六条纵向骨干道路和淮上大道、龙华路、中环线、淝南路、怀远至五河G206新线建设工程等五条横向骨干道路。

    [9]“四清一种”:清垃圾、清违建、清广告、清乱象和种值绿化。

    [10]“六大主导产业及特色园区”:指蚌埠工业园区环保设备、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配件三大主导产业与沫河口工业区精细化工、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三个主导产业。“六大特色园区”指工业园区环保设备产业园、特步服装产业园、中小企业聚集园(科创园)、中港TC产业园、今上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冷冻食品产业园等六大特色园区。

    [11]“一园两基”:指以蔬菜、食用菌规模化生产示范和新技术推广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农产品新品种研发基地和三汊河周边适宜区花卉苗圃基地。

    [12]“五大生产资料市场”:指商贸物流园区农机农资、钢材、石材、木材和其它建材等五大市场。]

    [13]“五大生活资料市场”:指商贸物流园区义乌国际商贸城、通成国贸(红星美凯龙)、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中华玉博园和在谈的黄河国际城市综合体。

    [14]“五大总部集聚区”:指以皖北徽商物流港、皖北保税物流中心(口岸大厦)、中介大厦、蚌埠建设大厦和皖北投融资中心为总部,向周边辐射,带动产业集聚。

    [15]“四大科技示范园”:指华圩蔬菜、双墩蔬菜、清河莲藕、润天生态农业等四大示范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