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淮上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01-13 16:14 来源: 区政办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年工作回顾

2015年,是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加快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紧紧围绕“三区”建设,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圆满完成了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十二五”各项主要指标全面超额完成。

——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研究出台《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支持保税物流中心(B型)发展、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等六个方面出台15项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1.5%,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4.7%12.6%10.4%实现财政总收入10.37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46亿元,增长14.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亿元,增长16.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亿元,增长13.2%;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000万美元,增长43.2%;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230元、11000元,增长10%10.4%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工业发展提速。机械制造、电子等行业自动化水平提高,危化品行业技改达标、生产能力和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全区工业企业发展到810家,实现产值470亿元,增长18%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58家,新增38家,实现增加值110亿元,增长12.5%。农业发展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十二连丰”,总产达22.5万吨,增长8%。特色农业不断壮大,新增蔬菜标准化棚室面积3500亩,新增粮种繁育基地1.2万亩,新增莲藕基地1500亩,新增花卉苗木基地6000亩,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面积3m2,完成造林面积8738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7家。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1.3万亩水稻高产攻关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梅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沫河口省级现代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获得省政府批复。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增加值22.5亿元。积极构建内外循环的大物流体系,皖北保税物流中心运营红火。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园落地开建,中联网仓、电商联盟众创中心等10余家跨境电商领军企业相继入驻;房地产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新开发98m2,销售面积96m2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园区发展不断壮大。新签约项目25个,实际到位资金100亿元,增长6.2%。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定位,开展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安徽新知产业园和中通、圆通电商快递产业园等20个投资超亿元大项目相继签约入驻。两大工业园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环保设备及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化工、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农资及农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累计入驻企业445家,新增61家,其中当年投产48家,实现产值428亿元,增长19%,占全区企业经济总量的91%商贸物流中心发展平台进一步夯实,商贸核心地位逐步凸显,市场交易活跃,全年实现交易额达132亿元,增长17.8%。三大园区现已成为全区跨越发展的大平台、招商引资的主载体

——项目带动势头强劲,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将每季度末定为“项目日”,开展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和开工活动。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4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3个。实施省“861”项目38个,完成投资86亿元。实施市“3461”项目99个,完成投资102亿元。全年共上报各类争取项目39个,到位资金6.75亿元。全年新谋划亿元以上项目44个,项目储备规模达447亿元。征地拆迁和大建设(棚改)工作继续保持领跑态势,全年实施大建设项目23个,完成投资49亿元。完成征迁37m2,交付净地3706新开工安置房66.2m2,竣工交付56.87m2,回迁安置2531户。防违控违整村推进工作顺利,新增违建图斑应拆尽拆。世行沫河口地表水厂、污水处理厂及园区道路管网工程相继完工,淮干王小沟排灌枢纽主体建成,三铺湖排涝站建成运行,淮上大道、朝阳北路等主干道路基本完成提升改造,自来水解放桥穿淮河复线实现贯通,淮河北岸3.9公里景观带竣工。文明创建工作推进有力,累计投入1.3亿元,完成了龙华路、花园路、长征北路等7条主干路网绿化和永安街、滨河路、淮畔路等9条道路绿化亮化工程,改造马园路等8个背街小巷,主城区10个居民小区全部纳入环境卫生整治范围,荷花园、桃花园等4个农贸市场的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民生工程深入实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7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累计投入资金5.1亿元,增长61%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4318名城镇居民、5171名农村居民和43名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享受最低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序推进,新建公共租赁住房466套,竣工1346套,实物配租1957套。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蚌医二附院新院项目开工建设,市中医医院建成移交运营,肿瘤医院、区疾控中心项目主体完工,梅桥镇卫生院新院投入使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全年人口出生率13,政策符合率88.6%,发放各类奖扶金386.9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铺开,12.93万人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义务教育保障有力,全年筹集中小学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514万元,拨付专项经费12264万元。投资1亿元的新八中和投资1.5亿元的禹王中学主体竣工投入使用,全市建设规模最大的蚌山幼儿园淮上分园正式开园,集团化办学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积极实施涉残民生工程,308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3000余名残疾人得到免费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扶助,成功创建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完成,新建淝光家园、石王等5个行政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增农村人口安全饮1.1万人。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新(改)建农村公路31公里,实施周台桥、四号斗桥等14座危桥改造项目。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较大突破,中华玉博园被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实现A级景区零突破。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全年送戏到村78场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全民创业行动深入开展,“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和商事登记制度全面推行实施,全年新增私营企业894家、个体工商户2186户。信访稳定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六五”普法圆满收官,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3%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全市首创“互联网+安监新模式”扎实推行,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工商联建设得到加强,成功获批全省“五个好”工商联,并被省工商联推荐为全国“五个好”工商联备选单位。“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有序推进,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有力维护,审计、监察、人事、兵员征集、民族宗教、食品安全、科技创新、机关事务、老龄、档案、侨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发展环境逐步优化。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深入推进,重新组建了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单独组建了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新增设14家单位6个独立审批窗口,全区行政审批全部实现“两集中、两到位”。公车制度改革启动实施,公务卡制度全面实行,“三公”经费明显下降。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编制完成全面实施,权责进一步明确,管理更加规范,依法治区水平明显提高。“三严三实”、“新常态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干部素质明显提升,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议案、建75件,政协提案96件。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活动扎实开展,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更加畅通,全年参加政风行风热线11次,办理市长热线等各类咨询投诉2000余件(次)。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和疫情防控工作,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落实。

各位代表,“十二五”即将过去。五年来,我们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区人民的意愿,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严格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抢抓机遇,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冲击,克服多重困难和挑战,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完善发展思路,明确奋斗目标,以发展树形象,以发展聚人心,新区在艰难中阔步前行,成为全市跨越发展的新亮点。面对全市人民加快新区发展的期望和重托,我们立足区情,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准确把握阶段性发展特征,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城市建设为主线,以园区拓展为载体,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条符合淮上发展的新路子,适时地提出了 “1135”工程、新的“三步走”、新的“五年翻两番”中长期奋斗目标和“南优北联东进西强”发展战略布局以及“两提升一进位”、 “三突破两提升一进位”等年度奋斗目标,先后摸索推行了“先拆迁、先选房、先选房、先安置”、“四绩考核”、“政策大宣讲、矛盾大排查、民生大改善、工作大推进”、“项目攻坚百日会战”、“对标赶超雨山区”、“2014年走进淮上”、“项目日制度”等系列举措和活动,党员干部作风在建设发展中得到锤炼,铸造了一批“能力过硬、作风优良、执行有力、勇于担当、群众信赖”的干事创业型队伍,全区上下风清气正、心齐劲足,新区的发展潜力、发展前景被全市上下一致看好。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找准关键环节,狠抓项目、招商和投入不动摇,新区实现了由艰难起步到快速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2011-2014年连续四年荣获全市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0.0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3.4倍。一、二、三产分别是五年前的2.3倍、3.9倍、2.74倍。财政收入连续突破5亿、7亿、9亿、10亿大关,2015年达到10.37亿元,是五年前的3.84倍。每年实施超亿元大项目60个以上,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3亿元,年均增幅25%以上。先后引进中国医药控股集团、中纺集团、中粮集团、中建材集团四大央企和中国环保、特步、哈尔斯、深农批四大上市公司,培育雪郎本土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五年累计引资413.1亿元,年均增幅24.7%工业园区从小到大,化工园区由弱变强,两大工业园区入园投产企业达189家,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3家。商贸物流中心不断壮大,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通成综合体、义乌商贸城、玉文化产业园等大项目先后投入运营,蚌埠第三大商圈已具规模。跨境电商起步区启动,徽商物流园即将竣工、高远物流园即将启建,力源、五源港口陆续建成,“一核三基地”的大物流体系框架基本构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产量连续增产,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在全市前列,为助推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统筹城乡发展与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框架逐步拉开,解放北路、朝阳北路、淮上大道等3条道路完成拓宽提升改造。大庆路淮河桥竣工通车,长淮卫桥、S306(主城区至沫河口段)新通道开工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60.4公里,开通9条城市公交线路,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沫河口污水处理厂及三污处理厂一期综合提标改造完成,实现稳定运营达标排放,城市规划区雨污分离的城市管网体系日趋完善。拆除棚户区、城中村300m2,建成350m2安置小区。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6.16亿元。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先后通过省级和国家级验收。教育布局不断优化,新八中、禹王中学项目建设基本完成,职教园区建设加快,区中心幼儿园竣工投入使用,成功组建蚌埠三中教育集团淮上实验学校等教育集团3累计投资3268万元完成49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青少年科技创新成绩突出,连续五年获得国家级奖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85家医疗机构全部得到规范监管,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全覆盖。蚌埠肿瘤医院主体完工,市中医院(区人民医院)建成使用,省内最大、现代化集成度最高的国家三甲、省直综合教学医院-蚌医二附院项目开工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逐年上升,先后四年被评为“全市计生工作先进县区”,并荣获“全省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区”称号。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累计参保54428人,1.1万余人获得受益,五保供养、残疾人权益保护和社会救助政策全面落实。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亿元,新建桥涵闸435座,改善除涝面积8.3万亩,解决4.9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城乡文化日益繁荣,镇村文化等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群众性文体活动得到长足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居民素质明显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把依法执政与执政为民结合起来,着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民主法制进程不断加快,行政能力明显提升。面对不断变化的宏观发展环境,面对前进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结合淮上实际,开阔视野,创新思路,攻坚克难,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不断促进社会公平。简政放权工作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市行政服务中心淮上分中心投入运行。政府机关效能建设逐步加强,“三严三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四风”突出问题得到强力整治,公务人员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不断好转。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保障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共同谱写了淮上建设发展的新篇章。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五年的成就催人奋进,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切都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区单位、离退休老同志和其他社会各界对政府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对此,我代表区政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发展方式转变还不够快;城市功能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亟待加强;财政增收压力较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公共事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作风建设还须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妥善地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助推蚌埠全面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的攻坚阶段,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家继续实施中部崛起、老工业基地振兴、长江经济带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我省加快皖北地区和“两淮一蚌”沿淮城市群发展,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被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市委、市政府跨河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都为我区扩大投资、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机遇。经过区划十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10年城市大建设开展以来,我区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区位交通优势、资源环境优势进一步凸显,今天的淮上,已站在跨越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起点,跃上了更加坚实的发展平台,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扎实苦干,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实现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蚌埠第一方阵”为总目标,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和开放发展,坚持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把淮上区打造成为新型工业集聚区、商贸物流核心区、综合实力最强区、宜居宜业新城区。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180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力争实现200亿元,较2015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争取突破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超过50%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亿元,年均增长15.6%。引进市外资金580亿元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000元、20000元以上。

“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打造新型工业集聚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积极实施“331”工业提升工程。健全以税收贡献、创新转型为导向的产业促进机制,力争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70%以上。加快园区扩区步伐,力争“十三五”末,两大园区建成面积达70km2,实现与怀远工业园无缝对接。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聚-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以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链条化为方向,完善产业上下游,力争“十三五”末,园区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家,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200家,新上市企业达10户以上,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打造形成新能源汽车、环保设备及高端装备制造、硅基、新型化工、新材料、农资及农产品深加工等6100亿级主导产业基地。力争把两大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蚌埠领先、皖北一流的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实现与怀远工业园区组团发展,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二是打造商贸物流核心区。围绕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计划。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大力引进知名快递企业,搭建大物流体系,打造安徽省电商快递示范园区,建成辐射皖北的物流集散中心。加快商贸物流园区扩区和开发建设,园区建成面积达15km2。围绕家居建材、农副产品、钢材石材、农资农机、医疗设备、汽车汽配、五金机电、零售及电商服务八大业态,加快构建商贸核心区、CBD商务区、加工仓储集疏运中转区、电子商务和金融综合服务区为主体的“四大功能区”,实现园区集聚发展,力争“十三五”末,园区引进年交易额超百亿元项目3-5个,50亿元项目3-5个,10亿元项目10个,总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发展转型,提升城市服务能力,积极构建以“互联网+”、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总部经济圈,逐步将商贸中心打造成为辐射皖北的“商贸物流核心区”。

三是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区。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编制全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加快城镇供水与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成北淝河水利调节枢纽。全面推进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开展新一轮淝淮新河、梅桥二号大沟水环境治理,突出抓好燃煤锅炉整治和工业废气、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等污染防治。加快推进三污二期工程建设,启动沫河口污水厂二期和曹老集、梅桥镇污水处理站建设。加快三汊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和滨河景观带建设,推进北淝河沿岸水生农业生态带和梅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设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城市结构转换,继续实施人口倍增计划,力争到“十三五”末,中心城区人口达22万人以上,城市化率达45%以上,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新城。

三、2016年主要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淮上区破解经济下行压力,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

2016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为首要任务,坚持狠抓项目、招商和投入不动摇,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园区转型发展,大力实施商贸兴区战略,加快推进旅游和生态环境建设进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十三五”顺利实施和全区经济社会新一轮大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201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112亿元,增长10%以上,其中一产增长4%、二产增长10.5%、三产增长10%;财政收入11.4亿元,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亿元,增长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121亿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狠抓改革攻坚,激活发展潜力。

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工作各方面,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城区发展活力。

——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做好简政放权,健全完善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调整优化政府部门设置,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稳妥推进公车改革,探索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体系,进一步强化民生财力保障。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和监管制度,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便利条件。深化企业转型升级改革举措,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试点,引导上规模民营企业增资扩股、合作重组、上市融资,加快推进今上导电膜、华东生物、珩业车轮、绿雨种业、海华科技等企业上市步伐。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推进国有公司改革,探索“大国资”监管模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民间资本投资中小企业产业园、科技创业(孵化)园、服务业集聚区(特色街)等创业发展平台建设,营造全民创业发展环境,力争把中小企业产业园、义乌加工区、冷链产业园建成蚌埠最佳中小企业“孵化器”。加快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推动政府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完善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行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大力推行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帮扶机制,健全重大项目调度机制,完善企业发展政策体系,继续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着力改善发展环境。

(二)狠抓结构调整,壮大经济实力。

坚持“一二三产”齐抓,工、农、商“四大园区”共建,聚焦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集聚,推动工业、商贸、生态农业和旅游四大产业加速升级。

——聚焦工业突破。加快园区扩区步伐,探索“PPP”模式,启动220KV夏家湖输变电建设工程,完成龙华路西延、开源大道东延、大庆北路北延工程及中石油昆仑燃气管网铺设等园区水电路气配套设施建设,年内实现蚌埠工业园区扩区3km2、沫河口园区扩区2km2。加大规上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以“中国环保、意义环保、清泉环保等为代表的环保设备及高端装备制造”、“雪郎生物、海华科技、中粮化工、八一化工、天润化工为代表的新型化工”、“安徽新知科技产业园、哈尔斯高档玻璃制品、华光退园镀钼玻璃深加工项目为代表的硅基”、“雪郎、朗润、中创、美克思为代表的新材料”、“宝岛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和以“园区港口、物流等优势资源规划建设粮食产业园为代表的农资及农产品深加工”六大主导产业,创建中港IC、经发中小企业、合一冷链、特步、义乌加工区等产业园和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为代表的六大特色园区,进一步做强工业基础,年内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3户,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1亿元以上。

——做强商贸物流。加快推动普洛斯、高远物流等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建设,重点推动徽商(皖北)物流港建设,搭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力源、五源港口运营提升。依托B型保税物流中心,积极推进跨境电商试点、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推动保税购跨境电商平台公司加快建设。大力拓展电子商务,加快“互联网+”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义乌商贸城、海吉星、玉博园等大型批发市场产品优势,加快推进重点产业淘宝集市、聚超购进程,吸引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力争百世汇通、中通快递、申通快递、韵达快递等重点物流企业签约落地,构建内外循环的电商产业和大物流体系,积极争创安徽省电商快递示范园区。

——做优现代农业。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重点抓好梅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九禾、绿禾、润天等市级农业示范园建设,年内力争新增标准化蔬菜基地4000亩、莲藕基地达到2000亩。积极发展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北淝河沿岸13公里水生蔬菜生态观光农业风景带建设,年内力争建成三汊河和金山湖周边生态农业带积极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中纺粮油30万吨农产品深加工、江淮粮油1万吨米糠油和金润生物质燃料等项目标准化生产基地,推进沫河口省级现代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区年内顺利通过验收。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确保年内新培育家庭农场2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力争江淮粮油产业联合体进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甲级队”。

——开发旅游产业。结合双墩遗址、春秋墓、三汊河、北淝河、淮河景观带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完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采取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方针,推进双墩遗址公园、三汊河湿地公园、万亩莲藕自然风光带、北淝河沿岸水生蔬菜生态观光风景带和农家乐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快生态旅游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把淮上区打造成皖北旅游休闲度假的“后花园”。

(三)狠抓城市建设,增强集聚魅力。

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品味,实现空间发展优质化。

——完善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大庆北路(中环线-宁洛高速)、延安路跨河通道、双墩路(大庆北路-西外环)和花园路提升改造(昌明街-昌平街)等20条道路及配套工程,进一步完善循环开放的城市骨干路网框架。加快推进曹老集和沫河口等城市供水管网工程建设,年内完成供水管网10公里,确保曹老集和沫河口镇区城市自来水供应率达到90%以上。加快沫河口园区供热工程和地表水厂二期工程建设,启动110KV吴郢输变电工程,建设220KV滨河输变电工程。加快协调推进客运北站北移及配套工程,扩展城市发展空间。

——加快征迁建设。围绕全市“363”城市发展新框架,加快推进淮上大道、解放北路、朝阳北路、大庆北路主干发展轴沿线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解放路桥与大庆路桥之间、南洛高速出入口、淮上大道西段区域征迁工作,力争全年完成征迁20m2,交付净地2000亩。加快推进清河家园、槐花园D区和桃花园三期四、五标段等在建安置房建设,开工建设吴郢新村、团结家园、后楼新村等项目,力争全年新开工安置房70m2,回迁安置2000户。年内力争完成4#-25#棚户区企业搬迁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工作机制,构建以区为主体、社区为基础、镇为前沿的三级城管格局,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改善环卫作业装备,逐步推进区镇主干道路环卫保洁全机械化、标准化作业。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加快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建成运营数字城管云数据平台。强化“三车”治理,规范城区交通秩序。加强社区管理,推进新建小区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市场化,逐步实现“准物业”管理全覆盖。

——整治城乡环境。坚持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抓手,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以社区为单位,落实卫生保洁制度,规范垃圾收集点,清除乱贴乱画,绿地补植美化,整顿车辆停放秩序,全面改善居民区生活环境。以主次干道为主线,加强两侧高层建筑外立面规划设置,统一好城市主色调,实施重点区域景观亮化,规范店招店牌,彰显城市特色和品味。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群众素质教育,倡导文明出行,增强居民卫生意识,实现“治城”、“育人”文明创建双提升。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成片造林3300亩,新增城镇园林绿化面积10m2,推进淮河滩地景观改造,建成城市绿道20公里。加大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设扬尘等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加快第三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泵站等项目建设,加强企业排污监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力争全区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低于全市平均值。

(四)狠抓招商引资,积聚发展内力。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围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挥园区平台作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突出引“高”、引“新”、引“强”,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招大引强。扎实开展“产业招商深化年”活动,围绕重点产业、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集聚效应好、带动力强的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及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完成20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2个,实际到位内资100亿元以上。积极推动万达综合体、台湾义美食品、华谊化工等重大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力促安徽新知产业园、普洛斯等25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增加有效投资。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转型调结构的主要抓手,加快推进中港IC产业园、皖北徽商物流(总站)港、蚌医二附院皖北医疗中心等69个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开工建设今上电子科技园和中粮生化、天润化工、八一化工退市进园等44个亿元以上新项目,推动盛世光电玻璃产业园等99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年内完成“3461”重点项目投资110亿元。密切关注国家投资政策导向,重点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民生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编制项目,力争亿元以上项目谋划储备达50个以上,投资规模500亿元以上。

——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培植和壮大财源,深化政企、银企对接与合作,鼓励扶持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力争全年融资1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进程,年内新培育IPO、“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

(五)狠抓民生改善,提升保障能力。

坚持民生导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认真办好惠民实事,着力构建普惠、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确保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群众。

——增加民生投入。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兴修,争取完成土石方174万方。推进北淝河洼地防洪退水工程项目,启动王小沟排涝站北延伸段疏浚工程,清淤疏浚淝淮新河与中环排水沟。启动石王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加快实施淝凡桥、石王南桥、李甘桥等危桥改造和朱裔路等县乡道升级改造,启动未通水泥路自然村“新村村通”工程,提升居民安全通行能力。加大梅桥蔬菜设施基地建设投入,年内完成恒丰提水灌溉站和2.3公里主干管道铺设工程,修建完成新三号大沟等14条水泥(沙石)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四铺小农水等56个“一事一议”项目,确保财政奖补资金能惠及到60%以上的行政村。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学前教育BOT模式,启动果园新村等3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完成淮上实小、曹二小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后场小学、二十中、十八中和三个偏远乡镇中小学改(扩)建工程,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注重素质教育,试点建立淮上教育集团,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卫生计生服务水平。深化各项医改政策落实,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开工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启用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楼、沫河口卫生院新院,继续加大新农合参保力度,强化医疗服务监管,提升医务人员素质,逐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深入推进计生家庭养老照护试点项目,贯彻落实国家、省普遍“二孩”生育政策,推进计生人口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强化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加快推进劳动就业保障平台建设,启动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力争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开工建设区养老中心,加强乡镇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继续扩大“五大保险”覆盖率,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加快协调推进城乡公交事业发展,启动乡镇公交枢纽站建设。加快区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档案数字化。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巩固双拥成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方针,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推进老龄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支持妇女事业发展,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继续推行区级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着力解决社会保障、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城区开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七五”普法,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推进“平安淮上”建设,积极构建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应急管理,不断健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治理,持续加大化工领域“打非治违”工作力度,实行安全生产问题责任清单制度。对典型事故实行挂牌督办,严格责任追究。加大科技治安力度,加强安全生产执法装备建设,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平台,逐步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年内确保达标创建率在80%以上。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推行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分级负责、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包保责任体系。严格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加强市场监管,切实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六)狠抓政府建设,凝聚发展合力。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依法行政,坚守“三严三实”,打造法治政府。

——推进依法治区。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公众参与、风险评估、集体决策制度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制度,切实提高决策质量。加强法治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法制教育宣传。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切实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

——提升服务水平。坚持群众路线,畅通群众意愿反映渠道,积极搭建平台,让代表、委员履职渠道更加便捷。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政府软环境建设,强化政府效能监察、督查督办和绩效管理考核。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继续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整治“庸懒散慢”等不良风气现象,对少数干部不敢担当、不愿作为的现象,坚决实行行政问责,努力建设敢于担当的实干型服务队伍。

——坚持勤政廉政。坚守“三严三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权力运行监管,不断健全反腐倡廉体制机制。继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公务用车和财政收支监管,全面实行公务卡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将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于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上。继续深入推进政府性投资项目电子监察“廉政一把手工程”和重点项目督查督办电子系统建设,强化对国有资产、政府性专项资金、政府性项目等重点领域以及关键岗位的审计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

人民赋予重托,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措施,继往开来,开拓奋进,共同创造淮上区更加辉煌壮丽的明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