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部教科室工作总结
教海探骊,研途拾萃
——蚌埠第八中学第一学期中学部教科室工作总结
在岁月的长河中,教育仿若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莘莘学子前行的航道;又似一场静水深流的修行,于无声处滋养着师生拔节生长的梦想。本学期蚌埠第八中学中学部教科室在学校领导的悉心关怀与鼎力支持下,锚定 “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 的航向,扬帆启航于教海,潜心探寻教育的骊珠,勤勉跋涉于研途,精心拾掇智慧的精粹。
一、工作回顾
(一)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1.各教备组每周固定时间、地点开展校级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主题公开课等方面共研共进,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青蓝工程”一对一结对,教学相长。本学期共有八十多位老师青蓝结对, 蓝方教师对年轻教师“严爱相济,润己泽人”,做到三带:一带德,二带教,三带研。把自己“绝活”“硬功”无私传给年轻教师。年轻教师做到“三学”:一学为人。历练师品,提升师德;二学理念。学习导师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渗透到自己的骨子里去;三学本领。认真听导师上课,在继承老教师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校际交流,交流共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蚌甬合作”宁波仁爱中学和蚌埠第八中学教学、教研交流活动:宁波的四位老师和我校的十位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课后分科及时进行了评课、交流,我校许多老师参与了听课、评课,感觉收益匪浅,许多老师表示给予自己的课堂教学许多有意的启示。
研思聚合力,实践探新知——淮上区与龙子湖区区域联动智慧课堂暨“大概念统领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市级课题研讨课:蚌埠八中陈旭老师和汤和路学校邰恩惠老师分别进行课例展示。 研思聚合力,实践探新知。这样的区域交流活动,两区的化学教研水平将不断创新发展,有效提升初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
课例交流 共谱新篇——蚌埠八中与博雅培文实验学校联合教研活动:蚌埠八中王车莉老师和博雅培文苏男老师于12月13日下午在八中进行了教学展示两校英语老师齐聚一堂,旨在深化教学实践,探索教育革新,为培育新时代的优秀人才共谋良策。
4.市级教学开放日成功举办。在积极践行新课标理念的浪潮中,蚌埠八中于12月17日成功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此次盛会,不仅标志着我校在展示卓越教学成果、彰显鲜明教育特色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搭建起了一座蚌埠市各校之间深化交流、携手共进、共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桥梁与平台。
5.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和公开课展示,为教师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的平台。同时积极发挥团队力量,给予参赛教师磨课、陪赛等帮助。在本学期,我校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优质课比赛:
市级一等奖1人(闫花 );市级二等奖4人(岳敏杰 胡忠飞 章钰玲、陈义龙);卢适荣获“指导教师”称号。
智慧课堂优质课比赛:
市级一等奖1人(周晨 物理);市级二等奖2人( 杨莉 语文、刘凯月 信息科技);区级一等奖1人(郭红英)
2024年蚌埠市中小学教师智慧教育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教研论文评比:获1人获市级二等奖(樊盼盼)
精品课例、优秀课例:
2024年省级精品课课例2人入选(洪磊 、沈伟);
2025年1月,韩瑞冰课例入选全国继教网。
论文比赛、发表:
论文获奖:
省二等奖1篇(樊盼盼、卢适),省三等奖1篇(陈晖),市一等奖1篇(张桂侠),市二等奖4篇(韩丽丽、王杨、赵荣、迟荣棒)。
樊盼盼论文《信息科技与传统文化跨学科融合的探索——真实情境下定格动画项目式学习》获省级二等奖
陈晖论文《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获省级三等奖
张桂侠论文《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获市级一等奖
韩丽丽论文《基于大概念统领下初中化学多维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获市二等奖
王杨论文《立足中考构整体 回归教材提素养》获市级二等奖
赵荣论文《初高思维火花 绽放初中课堂》获市级二等奖
迟荣棒论文《初中体育德育教学的路径探究》获市级二等奖)
论文发表:国家级论文3篇
彭丽萍论文《基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以《光的反射》为例》发表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樊盼盼、卢适论文《信息科技与传统文化跨学科融合的探索——真实情境下定格动画项目式学习》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朱乔乔论文《初中田径队训练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探析》发表于向导学术研究
经典诵读比赛: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诵读中国”蚌埠市预选赛一等奖
学生获奖:
周芯蕊在“我的好老师”诗歌创作大赛获市级二等奖
张慕涵等20名同学在2024年寒假蚌埠市“智慧阅读伴成长”读书活动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
周梦娜同学在2024年笔墨中国获市级二等奖
高安祺同学在第二届蚌埠市中小学生科普科幻作品比赛获市级二等奖
简语诺、崔景浩同学在蚌埠市“智慧大阅读”之“阅读笔记”活动中分获市级一、二等奖
黄蕊同学等在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诵读中国”安徽省预选赛中获省级二等奖
顾梓岩等23名同学在第一届安徽省青少年编程普及活动蚌埠市选拔活动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6.教科室和教研组积极做好在八中举办的各学科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借以提升教研组团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凝聚力。
7.优化教备组长例会。教备组长例会,力求务实高效,为教备组长的工作总结、引领。
8.通过一系列活动用英语讲故事比赛、学生阅读笔记比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9.专家引领,“请进来”、“走出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丰富教师知识底蕴,拓展教师视野。
“走出去”:
2024年11月,卢适参加2023年安徽省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计划2024 年第二阶段集中研修。
2024年7月,卢适参加国家级统编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
2024年7月-8月,(李秀娟、王杨、杨欣然、胡忠飞、沈伟、韩丽丽、纪伟、马维维)参加省级统编新教材培训。
2024年12月,吴雨、章钰玲参加教育部历史学科安徽教研基地“行知·教学研究研讨会”第三次活动暨全省义务教育历史新教材培训。
2024年12月29-31日参加“数字化赋能中学英语教学”研讨活动(张安琪、刘雨欣)
“请进来”
2024年11月,语文组邀请蚌埠名师刘婷做青年教师成长的培训。
2024年9月,道法组邀请蚌埠名师何香做道法课题培训。
10.通过我校老师开展市级区级、公开课、专题讲座,进一步加强教研交流,提升我校的家科研能力。
2024年12月19日,安徽省教研基地校《历史学科整本书阅读与师生史学阅读素养能力提升实践研究》展示活动(马维维:课例展示 ;卢适:汇报讲座)
本学期,我校各学科均有老师参加区级教育教学交流展示课,共计20人次左右。
(二)助力教学成绩提升
1.以作业、教案检查为突破口,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1)每月一次教案、作业大检查,借以规范老师们的教学行为。作业分层分类,有学科作业、德育作业、培优作业、个性化实践作业等。明确作业设置的数量质量要求,优化作业设计,梯度合适,体现分层教学思想,精选针对性强的好题,研读、整合教材,自编适合学生的教辅资料,提高课堂效益。避免师生大量的低效重复劳动,切实减轻师生负担。其次,加大教师对批改作业质量的督查力度,要求教师批改及时,评语有指导性、启发性。凡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做,避免错题、偏题、怪题的出现,保证学生作业的质和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业统一上交。
(2)寒假期学校统一制定《寒假作业建议》《寒假作业过程性检查要求》。寒假前汇总各班级各课作业,借以督促老师们科学合理的布置假期作业,让假期成为上下学期良好过渡的桥梁。
(3)节日小假期有“作业布置温馨提示”,借以引导老师教育学生假期玩乐和学习要张弛有度。
2.加强学情、成绩分析。
每次月考后备课组通过学情、考情分析会,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享成功经验,交流探讨,相互学习借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具体方法措施;同时起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科目、班级,通过学情分析会上的交流、反思、梳理,更易寻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重视“日日清”。教研活动日集体研讨明确日清的任务和检查方式,学有余力和学习能力弱的同学日清要有所分别,不能“一刀切”。
4.重视中考素养测试。通过教师做中考题来了解中考的题型、考题的广度和深度、答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把握、难点,给予学生正确的引领。
(三)教学研究与改革
1. 积极推进课题研究工。
2025年初省级美术课题已成功结题;
2024年11月蚌埠第八中学历史教研组和信息科技教研组2024年立项的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成功开题;
2024年崔进军主持的“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下中小学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研究”项目和副书记卢适主持的“历史学科整本书阅读与师生史学阅读素养能力提升实践研究”项目成功入选“安徽省中小学幼儿园教研基地校”各项活动正常开展。
2024年11月安徽省“双名计划”——“卢适名师工作室”成功授牌并启动。
2023年、2024年立项的六个市级课题(英语、物理、历史、道法、化学、音乐)都有定期组织课题研讨活动,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顺利进行。
2025年语文、地理两个市级课题成功立项。
2.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工作。
以我校是国家级科学试验示范校为依托,《科海拾贝》校本课程第一版完成。 本课程聚焦于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和奇妙的科学小知识,旨在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 学生将有机会亲手操作令人惊叹的小实验,直观地见证科学的神奇力量,激发他们对未知的探索欲望。而科学小知识涵盖化学、地理、生物、物理、信息科技等多个领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门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思维能力,更能让他们在趣味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养成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一门充满趣味与价值的校本课程。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部分备课组长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活动准备不足,教研活动效果欠佳,导致组内部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足
2.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还不够充分,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备课组未能充分组织好教师收集、整理、改编教学资源,导致创新备课、知识点、试题等资源不足,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对部分教备组长的引领,通过面对面交流,促进其教研意识的提升。
2.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对资源质量的审核和评估。
4.加强教研工作引领和教研活动检查,进一步提升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四、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初中部教科室将砥砺奋进,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 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挖掘教育潜力,释放教育活力;持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精心雕琢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