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3年蚌埠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5-29 17:24来源: 淮上区沫河口镇政府浏览量: 【字号:   打印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2023年蚌埠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蚌埠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3月9日

 


2023年蚌埠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两年大进步、四年上台阶”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贯彻中央农村会议、省委农村会议、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精神,按照市“两会”、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为牵引,按照“一改两为”要求,坚决抓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强农向全链条延伸、机械强农向全过程覆盖、农民增收向全方位拓展,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和美乡村建设,让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并推进,加快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主要农业农村经济指标:力争实现一产增加值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落实科室、单位:计划科、农经科,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一、切实抓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全面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以精耕细作改革为牵引,组织农技人员上线下地指导农户,强化病虫草害防治,开展机收减损比武,进一步提升我市粮食单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777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280万吨以上。坚决杜绝毁粮割青、开工毁苗等违法行为。(落实科室、单位:种植业科、农广校、农技中心、农机中心等,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二)积极做好大豆油料扩种。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12万亩任务。全年油料播种面积不少于74.5万亩,产量不低于32万吨。(落实科室、单位:种植业科,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三)抓好设施蔬菜种植和畜牧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年新增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63万亩,食用菌产量达到5.25万吨。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完成省下达给我市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10万头、规模猪场保有量300个任务。创建省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个。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万亩。(落实科室、单位:畜牧局、动检站、畜牧站、水产中心、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四)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2.3万亩、改造提升13万亩。五河县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工程。扎实推进全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加快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加快农田机井、塘坝等建设和改造。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加大撂荒耕地利用。(落实科室、单位:农田科等,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二、持续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链条。紧紧围绕建设糯稻、小麦、肉禽等十大产业链条,实行链长负责制,着力打造绿色食品产业生态。新培育具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区域公共品牌1个、企业品牌2个、产品品牌5个。新增“两品一标”产品30个。怀远县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糯稻产业集群和国家农业对外合作试验区,固镇县积极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支持三县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落实科室、单位:产业科、质监科、计划科,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二)深入实施“158”行动计划。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协同合作,持续深化甬蚌结对合作帮扶,聚焦生猪、肉禽、奶业、糯稻等10大优势主导产业,打造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力争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5个以上。(落实科室、单位:计划科,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三)持续加大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实施“1155”行动计划,积极谋划推动预制菜、保健食品、休闲旅游食品等新兴产业。三个县引进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5个以上,市辖区引进1个以上,新增农产品加工总投资不少于50亿元。(落实科室、单位:产业科、招商专班等,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四)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支持,实施一批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等项目。开工建设丰原年产100万吨蛋白饲料、南京贵族鸭年产3万吨熟食等项目15个;建成和平乳业乳制品深加工、大成屠宰及肉类加工等产业化项目10个。(落实科室、单位:计划科、财务科、产业科,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五)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实施兽用抗菌使用减量化行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加大各类涉渔等执法力度。(落实科室、单位:科教科、畜牧局、畜牧站、质监科、农技中心,执法支队,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三、扎实推进“两强一增”行动

(一)推动科技强农全链条延伸。启动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1000人。全面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并推动成果运用。建立小麦水稻良种繁育基地15万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农作物新品种发展到35个。新增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3个、10个。结合相关项目,农民成人教育招生100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落实科室、单位:科教科、种植业科、产业科、农广校,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二)推进机械强农向全过程覆盖。加快研发农民急需好用的农机新产品。完成50名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和1100名农机手培训任务。建设水稻育秧中心5个、粮食烘干中心10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6个。五河县争创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成鲜活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20个,新增农产品冷链设施库容2万立方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6%。(落实科室、单位:农机中心、产业科,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三)促进农民增收全方位拓展。统筹实施农民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加快集体经济发展,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占比提高到50%。(落实科室、单位:农经科、集体经济专班,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四、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年新增农村改厕1.68万户以上,全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常态化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扫黑除恶,深入开展乡村治理。(落实科室、单位:社会事业科、农经科,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二)加强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9月底前,完成67个2022年度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年底前,77个2023年度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工程要完成70%以上;全年完成404个2023年度美丽宜居自然村建设任务。(落实科室、单位:社会事业科,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四个不摘”要求,强化帮扶政策落实,大力实施产业帮扶项目,推广“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模式,积极防范应对产业风险,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持续发展。认真做好定点帮扶工作。(落实科室、单位:计划科、人事科、农广校,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五、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一)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固镇县将选择一个乡镇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落实科室、单位:农经科,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二)推广“小田变大田”及农业生产“大托管”。全年新增“一村(组)一块田”改革试点面积40万亩。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力争全国农服进万家“‘一村(组)一块田’统一托管推广活动”在蚌埠召开。(落实科室、单位:农经科、农田科,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三)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提升“三变”改革质量,推进收益分红。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50%以上,其中经营性收益占经营性收入40%以上。(落实科室、单位:农经科、集体经济专班,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坚决消除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守旧观念,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意识,敢于向先进对标,勇于和自己较劲,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发挥OA、微信等平台作用,确保各项重要指标有序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控发文数量、规范会议规模,着力减轻基层负担。扎实开展一线调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做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强化党建工作领导,持续推行“1+4”工作法和“5+X”党建模式,不断擦亮“一支一项”品牌。完善“党建+信访”工作机制,落实“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要求。扎实推进“千企万众评科长”活动。加强营商环境和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注重制度创新成果的探索形成。抓好效能建设,开展效能建设明察暗访。利用各种宣传平台推介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扩大市外、省外宣传。加强党员干部的国家安全、意识形态教育。开展好“双拥”、文明创建和创卫等活动,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抓好“两纲”落实。持续推进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落实禁毒管理部门职责。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培训。强化保密教育管理。切实扎好农业安全生产。推进农业法制、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关心关爱干部职工生活。在全国“两会”和省“两会”及关键时段强化值班,确保安全稳定。(落实科室、单位:办公室、人事科、机关党委、种植业科、法规科、财务科等)

咨询科室:办公室

咨询电话:0552-311596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