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报道我市村(社区)减负工作:两份清单破解基层“证明难”

“我在银行办卡,银行说要社区开个居住证明。”前不久,怀远县引凤街道新河社区居民王志航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提出开具证明的申请。
“这个证明不应由社区出,需要银行调查核实。根据证明清单,社区可以开的只有8项证明。”新河社区党总支委员屈艳指着门口的告示牌,上面显示着社区应当出具的8项证明和不应出具的61项证明。
对基层证明事项进行清单化管理,是蚌埠市落实为基层减负的一项措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提出规范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要求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不得要求村(社区)出具缺乏法定依据的证明事项,原则上取消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要求村(社区)出具的证明事项。
去年8月,蚌埠市出台规范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出具证明长效机制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凡缺乏依据的证明事项,相关部门、机构一律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出具。同时,列出村级组织应当出具的证明事项和不应出具的证明事项两份清单。指导意见和清单发布,为村级组织减负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居民开证明曾是社区的一大负担,现在有了上级制定的清单,哪些证明能开,哪些不能开,一目了然,来办事的居民都能看明白。”屈艳介绍。
证明开不了,事情怎么办?针对群众疑虑,蚌埠市在取消相应证明的同时,也给出了清晰的替代途径。比如,亲属关系证明,可通过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信息共享方式进行核对,或由居民据实提供户口簿、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等予以证明。
“证明不能开的,也不能一拒了之,县委社工部会牵头相关部门分析、协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老百姓不因证明事项办不成事。”怀远县委社工部副部长洪青青介绍,今年,在县委社工部牵头协调下,已清理银行办卡证明、注册营业执照场地证明、民政养老证明等6类不规范证明。
证明少了,不仅基层组织负担轻了,群众办事也更方便了。“后来我再去银行,出示身份证就把卡办了。”王志航告诉记者。
为确保清单更好落地执行,蚌埠市还通过将清单执行情况纳入巡察内容、设立举报电话、定期开展暗访等方式,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工作机制。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