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桥镇:文旅“三重奏” 鸣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蚌埠市淮上区梅桥镇正以文旅融合为笔、乡村振兴为卷,精心描绘“生态梅桥 蔬果之乡”的崭新图景,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都市后花园”。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文旅产业的激昂“三重奏”正铿锵奏响。
文化“铸魂” 让乡村“会说话”。
文化是乡村的根脉与灵魂。在梅桥,沉睡的资源被唤醒,厚重的历史被激活,乡村正以自信的姿态“开口说话”。
红色文化诉说不变初心。以淮海战役周口阻击战旧址为核心,梅桥镇精心修缮红色遗址,建成纪念馆与国防教育广场,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路线”。昔日静默的战场,如今成为动态的课堂,革命精神在行走体验中薪火相传,红色资源与旅游经济双向赋能,让信仰之光点亮奋进之路。
民俗文化承载浓浓乡愁。曹魏遗风、农耕记忆在此沉淀。对年富墓等重要遗址实施保护性修复,重建曹操点将台,建成民俗博物馆。馆内陈列的农耕械具、复原的传统技艺,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生活化的体验。游客在此触摸往昔、感受农耕文明的智慧魅力,浓浓的乡愁有了安放之处。文化,已然成为梅桥旅游最动人的表情。
生态文化描绘绿色诗意。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梅桥的“生态绿肺”,围绕这片珍贵水域,构建起“湿地+农业+旅游”的生态体系。梅香欢乐小镇点缀其间,“四季有景”的田园风光带如画卷铺展。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生态文化绘就的绿色图景,成为都市人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
服务“强筋” 让乡村“有温度”。
美好的旅游体验,离不开坚实的支撑保障。梅桥镇如体贴的管家,深耕每一个细节,让游客感受宾至如归的温暖。
基础设施“换新装”,面子靓里子实。结合省级和美乡村建设,对服务中心、道路交通、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全面提档升级。生态修复工程让环境更美,规范的旅游标识系统让出行更便捷,镇域面貌焕然一新,为优质旅游体验筑牢基础。
志愿服务“暖心窝”,微笑是最好的名片。一支支由党员、群众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梅桥的各个角落。展馆讲解是与岁月的轻声对话,线路规划是为出行的温柔铺垫,停车引导是给旅途的贴心收尾。志愿者们用真诚服务传递梅桥特有的温度,让感动在细微处悄然发生。
共建共享“聚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探索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协同机制:政府强化党建引领、统筹规划;通过景区托管等模式引入活水,实现专业化运营;群众经过技能培训,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凝聚起文旅发展的强大合力。
科技“赋能” 让乡村“更时尚”。
当传统乡村邂逅现代科技,便碰撞出令人惊喜的发展火花。梅桥镇巧用科技手段,为文旅融合插上智慧的翅膀。
智慧体验“穿越时空”,让历史活起来。运用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技术,梅桥让革命历史可感可知。“VR梅桥红色馆”带游客身临其境,慢直播传递田园美景,让梅桥的魅力传播得更远,拓展出广阔市场空间。
产业链条“云上延伸”,让效益倍增。积极整合蔬菜种植合作社,借助科技力量拓宽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线上线下联动,带动餐饮、蔬果采摘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村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释放出“1+1>2”的融合效益。
下一步,梅桥镇将坚持生态与文旅共生,不断拓展全域旅游新场景,持续丰富“都市后花园”的文化内涵,以文化为纽带激活全域旅游活力,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凝练出更具特色、更可复制的“梅桥样本”。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