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桥镇:“两项政策”衔接并轨 织密困难群众救助网
政务服务的核心在于“以人民为中心”,而困难群众救助是民生保障的关键一环。今年以来,梅桥镇聚焦防止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救助工作中的“部门壁垒、流程繁琐、响应滞后”等痛点,以政策衔接为突破口,以服务优化为落脚点,探索“两项政策”衔接并轨的政务服务新模式。通过整合网格、精简流程、搭建平台,将分散的救助资源拧成“一股绳”,把繁琐的办事环节聚成“一站式”,切实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政务服务的温度与效率。

一是打破部门网格壁垒,推动防止返贫监测网格与民政排查网格“二网合一”,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排查监测帮扶工作网格,明确网格员职责,实现对困难群众的全覆盖、无死角监测。二是通过网格整合,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双向共享”,网格员排查效率提升30%,有效消除监测盲区,为后续精准救助奠定基础。
精简“审批流程” 实现高效便捷办理
一是依据《蚌埠市防止返贫帮扶政策与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方案》,统一监测基线、认定指标、核算标准、退出机制,将分属两部门的办理环节融合精简,推行“一次申请、分类审核确认”模式。二是新申请救助对象由“分散办理”变为“集成办理”,通过一次调查走访、一张审批表、一次确认会即可办成多项救助业务,办理时间平均缩短50%,困难群众办事跑腿次数减少50%。
搭建“一站式平台” 畅通服务群众渠道
一是成立梅桥镇镇低收入人口救助服务中心,在镇为民服务中心设立专项窗口与办公室,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保姆式服务,集中受理各类救助申请,统筹协调部门办理。二是实现救助服务“一站式”闭环,群众无需多头奔走。截至目前,共高效解决低保确认6人、特困确认5人、临时救助8人,群众办事满意度提升至98%以上。
强化“数字赋能” 推动被动变主动
一是推动多部门数据共享,建立动态监测预警与数据比对机制,结合村级网格排查与大数据筛查,变“被动审批”为“主动发现”,及时识别困难群众并分类救助。二是7月份以来,累计比对数据20余条,主动识别困难群众3户6人,实现“群众不用跑、政策送上门”,救助响应时间缩短至10个工作日内,有效避免“漏救”情况。
健全“联席机制” 扩大救助覆盖范围
一是建立民政、教育、住房、医疗、就业、应急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救助政策深度融合,将保障范围拓展至医疗救助、住房安全保障、就业帮扶等领域,实现政策全覆盖。截至目前,累计落实医疗救助1人次、教育帮扶2人、村级救助难救助9人、服务类救助1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困难群众救助保障覆盖率提升至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