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培养中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奠定基础,将蚌埠市中小学体育“三个一”工程落到实处。
二、监测对象
抽测学校学籍五年级学生(各校抽测一个班级进行测试,抽测班级由各校自抽确定)
学校:淮上实验小学、后场小学、梅桥中心小学、曹老集中心小学、沫河口中心小学、蚌埠第八中学小学部、蚌埠第十八中学小学部、曹顾张中学小学部。
三、监测内容与权重
学生均需参加3个项目测试,满分均为100分。
(一)体能类
1.必考项: 50米X8往返跑(分值30)
2.自选项(任选一项;分值均为20)
(1) 1分钟跳绳(2) 50米跑(3)掷实心球(4)立定跳远
(二)技能类(任选一项;分值均为50)
1.篮球2.足球3.排球4.羽毛球5.乒乓球
(具体方式、内容、标准见表格)
四、监测时间、地点
1.时间:2025年1月8日(全天)
2.地点:淮上实验小学操场
五、监测办法
1.各校上报测试学生名单和测试项目信息表。
2.具体测试流程按照秩序册编排进行。
3.区教育局负责组织落实监测工作,包括巡考、监督考试流程、操作的规范性,抽测过程的安全保障等。
六、成绩评定
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相关项目的评分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中没有收录的项目,参照执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颁布施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
1.学生监测结果评定分为A、B、C、D四个等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总分 |
E≥90
|
75≤E <90 |
60≤2 <75
|
E<60
|
等级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待合格 |
等第
|
A
|
B
|
C
|
D
|
2.学校(班级)结果评定只统计优良率和合格率,按被抽测班级学籍人数的前80%计算成绩。
七、免考要求
(1)因肢残丧失全部运动能力的考生,可申请免考。申请免考程序:由考生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免考申请表,并详细注明原因,须提供残疾证(残疾类别为肢残),经家长、班主任、体育教师签字和学校核查,并在学校公示后方能生效,报经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经审核属实,批准同意免考的学生。
(2)因伤、病长期免修体育课,但未丧失运动能力的学生,可申请全部项目或单一项目免考,按免考程序申报审批,免考考生必须在学校公示后报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方能生效。
(3)因伤、病或意外事故等原因,暂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必须出具有关医院证明,可以免考。
(4)各中小学校必须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检,凡患有疾病,不符合参加体育与健康学科测试的,要坚决实行免测。
八、监测安全要求
1.参加考试的学生应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各校在参加测试前须将参加测试学生的“意外伤害保险单”交到考务组委会杨卫老师处,联系电话:15855781781。
2.具体测试流程按照秩序册编排进行。
3.为保障安全工作,测试学校按照规范程序包车将学生送至测试学校和返校。
4.测试当天,测试学校应当安排测试班级正副班主任、专职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等参加。
5.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在赛前进行科学的充分热身,并实时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如在热身中学生出现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身体状况,应及时告知考务会,并停止参加该学生参加测试。
6.各校应将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学校要高度重视测试学生和测试工作中一切相关的安全工作,并做好相关预案。
7.区教育局负责组织落实监测工作,包括巡考、监督考试流程、操作的规范性。
九、器材等其它要求
1.原则上参加考试的学生自带器材参加测试。
2.实心球为1KG。
3.测试排球,硬排、软排均可使用。
十、附件
1.淮上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体育与健康学科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
2.淮上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体育与健康学科监测考务工作组织机构见附件2
附件1:
淮上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体育与健康
学科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吴文革 淮上区政协副主席 中共淮上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淮上区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
姜仕刚 淮上区教育局副局长
高乃明 中共淮上区教育局党委委员 淮上区教研室主任
组 员: 参加测试的各校书记、校长
附件2:
淮上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体育与健康
学科监测考务工作组织机构
巡 考: 吴文革 淮上区政协副主席 中共淮上区教育局党委书记 淮上区教育局局长
主 考: 高乃明 中共淮上区教育局党委委员 淮上区教研室主任
副主考: 刘平、沈加德、赵心怡、马士国、周 浩
考试工作筹备组:沈加德、马士国、陈玉红、高国飞、周 浩
场地、器材组:杨洪艳、杨卫、程明、韩彪、李张李、张文静、陶 杰、田 旭
考务办公室:杨洪艳、杨卫、陶杰、田旭
医疗保障组:“120”或医院医务人员